• 5阅读
  • 0回复

《中国工艺美术挂屏展览》在乌兰巴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2-04

    去年十二月份的乌兰巴托,虽是隆冬季节,室外气温通常低达零下二十摄氏度左右,但是位于市区主要大街的蒙古和平友谊宫前却显得热气腾腾,经常聚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中国工艺美术挂屏展览》。
    这次展览是在中蒙两国文化交流中断了近二十年之后,中国在蒙古举办的第一个展览会。尽管此间报纸从开幕到闭幕未发表过任何消息,但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乌兰巴托。据有关方面估计,在展览会从十二月三日至十三日举办期间,观众人数超过一万人次,即等于乌兰巴托现有人口(四十七万)的约四十分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二月三日的开幕式,在大约四、五百名观众中不少人是闻讯自发前来参加的。
    展览会展出了中国刺绣、木雕、漆画、贝雕画、羽毛画、麦秸画、银景画等八十多幅展品。记者在不大的展厅中看到,形式多样和题材各异的一件件展品使观众叹为观止和留连忘返,甚至有时出现观众争相观看一个画面的动人场面。“高尤赛汗”、“通赛汗”(即“太美了”和“好极了”的意思)是观众最普遍的赞美词。在开幕式上,当记者问一位观众看后有何感想时,他说:“象这样好的展览,看一次是很难看仔细的。今天人太多,看不仔细,我以后还要再来看”。五日下午,记者在展览会上遇到几位华侨,问他们怎么知道这里有展览,他们回答说:“是听蒙古人讲的,蒙古人都说展览很好,所以我们赶来观看”。
    一位蒙古官员观看了展览后说,这个展览“好极了。它表明,中国的手工艺品题材和内容丰富,用料多种多样,连麦秸都可以作画,令人印象深刻”。
    一位美术界负责人说:“中国的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这次展览所展出的作品,不论是从创作手法还是从内容来说,都有新的发展。它不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为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