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阅读
  • 0回复

索尔兹伯里评谢尔新著:《发家致富光荣:八十年代的中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2-03

    【美国《新闻日报》一月二十日书评】(《纽约时报》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奥维卡·谢尔最近出版了一本书《发家致富光荣:八十年代的中国》。
    中国的“新长征”是中国为在下个世纪初赶上西方世界而发动的一场现代化运动。
    奥维尔·谢尔将他在《纽约人》杂志上发表的有关中国的报道收集成册,贴切地题之为《发家致富光荣》。在邓小平黄金时代的这个中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口号。现在,农民们在兴高彩烈地这样干,这在中国农村是几千年来没有过的现象。也许是从来就没有过的现象。
    奥维尔·谢尔或任何其他人都难预言这一切的结果会如何。从尼克松和已故总理周恩来这两位不大可能结为伙伴的人在一九七二年令人兴奋地打开两国关系以来,谢尔经常访问中国。他集中精力研究经济问题。离开中国之后,他就阅读北京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写出了大量经济报道。
    事情的发展速度很快,谢尔新著的部分内容在出版之前已经过时。当你得知这本书是根据近一年半来的两次中国之行写成时,你会感到吃惊。
    谢尔再次向人表明,要作到观察准确、敏锐,没有别的什么办法。若不在北京的商业大街上走一走,若不细心观察一下人们的穿戴、商店在卖什么和不卖什么,你就不会摸准今日中国的脉搏。谢尔在其著作的前几页就抓住了这一点。他在这里描写中国盛行西式汗衫、镀铬的收录机哇哇叫。而这些都是青年人的标志。
    谢尔一到北京,就获得很深的印象,说明这里是一个新的消费性社会。但是,如果在几十年以前
    ——甚至在五年以前——他没有到过中国,他就不会了解事情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究竟是多快。而当你发现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毛泽东长征时经过的那些穷乡僻壤时,你就会认识到,一个潮水般的浪涛已经涌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