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大陆电影业亟待改革(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2-02

    【香港《文汇报》连载文章】题:大陆电影问题漫笔(作者:列孚)
    大陆电影上座率正在下降,特别是近年来,生产和发行影片虽然多了,但发行收入却减少了。以八三年和八二年比较为例,八三年比八二年放映场次增加了百分之三点四,但发行总收入却下降了百分之三点六,即减少收入达二千三百万元(人民币,下同)。
    笔者手头有几个数字,颇为有趣。
    ·大陆每年上电影院的观众人次达二百六十亿;
    ·平均每天观众有七千万人次;
    ·一部电影一般制作费在五十万至六十万元左右;
    ·票价每张通常是一角至二角左右;
    ·全大陆的放映单位有十余万;
    ·一部影片要在全国各地放映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大陆每年出品影片一百二十部左右;
    ·一部影片的观众人次只要超过二千五百万,就会赚钱了。
    从上述数字来看,大陆拍片几乎用不着为亏蚀而发愁。可是,新华社却报道,从八○年到八三年,城市电影观众大约减少了二十亿人次,电影收入平均每年以二千五百万元的速度在下降!
    大陆电影观众数字猛跌,造成有些发行公司居然亏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体制问题。制片厂没有发行权,更没有宣传费用进行宣传,也就没有竞争。发行与制片脱节,造成了今日的现状。此外,大陆市场也不存在外国片竞争的问题。
    大陆电影市场缺乏刺激条件,制片及发行单位便稳坐钓鱼船,优哉游哉了。当然,大陆电影问题是复杂的,但单是体制问题便够头痛的了。
    除了体制问题和影片题材不够多样化以及编、导、演的水准素质外,导致大陆电影市场不景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电视节目的发展,电视机的普及,抢走了大批的观众。
    ·其它文娱节目丰富了。以广州为例,光是音乐茶座全市不下七八十家,可以同时容纳近两万人。这个数字,就占去了二十家戏院晚上的人数。
    ·自学、进修成风。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一下子在全国涌现,各地成千上万的青年均利用业余时间进修、补习,电视大学。夜大学、刊授大学等等,吸收的人数甚为可观。
    ·电影院设备陈旧。城市中不少戏院都是二、三十年前建造的,无论建筑、设施、音响等都过时了。假如内部装修好些,通风设备好些,座位舒适些,引进立体音响系统,是完全可以重新吸引观众的。
    上述的几个主要原因,都是外在因素。关键问题还在于大陆电影的所有从业员以及有关领导本身。这方面也可以以电视为例。广东由于接近香港,前些年收看香港电视的人颇多,广东电视台意识到这一点,于是采取措施,加强本身的制作及节目安排,现在已成为全国播映时间最长、节目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电视台,于是一些本来一面倒地收看香港电视的观众,也转收广东电视台的节目了。但是,大陆影人中就有人忽视电视与电影的竞争。
    (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