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中国经济正在急剧增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4-12-27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市村真说,无论从出口市场还是从资本、技术进口的角度看,中国都将同东南亚各国和地区竞争
    【日本《正论》月刊一九八五年新年号文章】题:竞争中的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作者:京都大学教授市村真)
    时隔四年重访北京,街道上虽然仍是自行车的长龙,但在王府井大街两旁的商店里和自由市场上,各种商品则是琳琅满目。几年来,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百分之五的高增长率所带来的成果随处可见。在北京和上海旅游使人想起了二十几年前的香港,同经济学者们自由漫谈也给人一种隔世之感。
    然而,我们不能不想到,在值得庆幸的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还有许多课题,其中涉及到国内外的很多方面。这里我想着重谈谈中国经济同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相互竞争这一点。就整体来说,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亚洲是一个拥有日本与中国这两个巨头的双头鹫。
    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三百美元,而其它东南亚国家(印度支那三国除外)则约为八百美元。因此,就整体而言,中国工业化的水平很低,农业的比重较高。
    但是,只要中国制造业的比重没有大幅度下降,其工业力量可与整个东南亚的工业力量相匹敌。
    所谓人均三百美元是就平均而言,但必须注意,中心工业城市的生活水平和技术水平已相当高。譬如上海,这是一个拥有一千二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其人口数量与整个马来西亚相近。上海市的总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百分之六点九,而其人口则只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二,因此人均年总收入就是一千七百二十五美元。这比目前韩国的人均收入还略高一些。从主要工业品来看,很多上海产品都占全中国同类产品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而且中国的经济正在急剧增长。仅就上海而言,目前确实在致力于发展开放型经济。
    此外,在这种经济发展的后面,还有极其廉价的劳动预备军。在允许将工资拉开档次,并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今天,工人的劳动热情格外高涨。
    但是,与东南亚的工人相比,上海工人的劳动热情是否都发挥出来了?上海的初、中级技术人员是否表现出了更快地吸收技术的能力?对此,东南亚的经营管理者及政府当局恐怕有必要进行认真研究。
    中国的难处是资本不足。仅从表面上就可以看到,工厂的设备和机器有一大半都是陈旧的,如不更新设备和机器,显然就要降低生产效率。所幸的是,中国的积累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但正如中国专家所承认的,这个积累率是过于勉强了。应该考虑把它降低到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二十八。由于多年来一直无视资本更新,因此人们认为,中国增加生产所需要的资本量将高于东南亚各国。
    中国必须进口新的机器设备,并且引进技术。因此它的工业化一定会迅速地从引进技术和资金这种情况朝促进出口的方向发展。无论从产品出口市场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进口资本、技术的角度来看,中国都将同东南亚各国竞争。如今,恐怕是日本企业和东南亚政府要重新思考各自战略的时候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