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吴大猷批评台湾科学发展缓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4-10-29

    【台湾《联合报》十月十三日报道】题:吴大猷慨叹科学发展
    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昨天以许多实例,不客气地批评一般国民科学知识水准低,高深学术研究人才少,政府对科学或学术的政策或措施有偏失,并认为新闻报道也没有善尽配合科学发展的任务。
    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萧同兹先生新闻学术讲座”,昨天邀请吴大猷以《当前国内科学发展所需之新闻报道》为题发表演讲。
    吴大猷以两个例子证明一般国民科学知识水准太低。他说,丰原中学礼堂倒塌,据新闻报道,建筑商是在屋顶上拿水隔热。“我从来没听过这种荒唐事”。吴大猷说,只要建筑商或任何一个审核机构“有一点点科学知识”,都不会通过这项计划。
    另一例是市街上黑色外墙、密封式的建筑物日多。这种建筑适合气候寒冷的地方,太阳光照射,不易散热,漫长冬天可以省很多暖气钱。台湾夏季长,人住这种屋子等于住暖房,要冤枉消耗多少冷气开销!
    他又批评工业水准。他说,例如电子工业,现在跃居出口第一大项,但“事实上很少是我们自己突破、创新的”,主要靠国人勤勉,拿外国的设计、元件,做出市场上可以推销的东西,比如电子表笔之类。
    谈到学府科学,吴大猷认为,多年来由行政院国科会请回来,或由政府派出受训再回来的“受过若干形式上的教育”的人已有几千,与人口密度相较,不可谓少;但“站在学术的国际水平线上,看不见国内有几个冒出头的领域”。
    为什么科学发展这么慢?吴大猷认为,学术水准不是教育部审几篇抄袭来的论文做教授升等,也不是一、二人可成气候,而是要很多从事学术的人,有许多成绩聚起来,才构得成水准。
    吴大猷批评现在教授中真对学术有强烈内在兴趣的很少,很多人只把“教授”当成职业,得过且过。学生念大学,也多对学术没有什么兴趣。他认为,事实是社会越繁荣,人们心中越在乎‘‘利”,而学术是无利可图的。
    第二个原因是,很多教授受天资及训练的限制,得博士学位时是最高峰,以后便不容易再进步,“一天不如一天”。
    第三个原因是,除少数人是自发性的研究外,学术界欠缺彼此讨论、批评的压力,“在大学里谋一教职后,只要不惹麻烦,常是没有人再来过问你”,进取心很容易地便熄灭了。
    而工业的很多方面还停留在技术引进,其实也就是模仿的阶段,更有时连模仿都行不通。比如央求日本丰田汽车技术转让而不可得。
    吴大猷又指出,政府开列八大重点科技,其中“光电”一项,两三年推动下来,“至今竟仍无一人知道那是什么,也无一人清楚知道发展方向要往哪里进行”,只不过是“自己骗自己,也骗骗人”罢了。
    他说,同时,国内大学生不论好坏,每年约有五千人出国,“把比较没办法的留在国内”。留学生中许多优秀的,在国外成家立业生根,“我们就丢掉了这些人”。而国内教授不易找到优秀研究生跟着他们做研究,年复一年看着优秀学生一去不返,教书也就日益乏味。而研究所中全是将军,没有兵,又如何打仗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