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香港《文汇报》刊登谢雨辰访问记《海峡两岸影坛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4-08-28

    【香港《文汇报》八月十二日特稿】题:海峡两岸影坛观感——台湾电影导演谢雨辰访问记
    谢导演不久前刚参加过在山东济南召开的电影授奖大会。他说,单是从电影奖来说,海峡两岸的情况就大不相同。大陆的电影奖,自下而上,由群众评比,每部电影都是评选对象;台湾则不然。台湾现有七十家电影制片厂,其中百分之九十是私营的,年产故事片约二百部。有权参加台湾当局设立的电影“金马奖”评选的,却只有十五部,还都是“国营”厂拍摄的“反共”片和怪诞不经的色情、功夫片。导演、摄影和制作水平很低,票房价值更无从谈起。影业界的同行和观众对此很反感。为改善“国营”片和受奖片的形象,后来,台湾当局便把一些政治色彩和目的比较明显的剧本,拿来同私人厂联合拍摄,或是政府给以经济“补贴”,由私人厂独家拍摄。这类片子虽可参加“金马奖”的评选,但却给一些私营厂带来严重后果。如江日升、江晋德兄弟的永升影业公司,过去经营得不错;后因接受“补贴”,拍了当局指定的两个剧本,以致上座率大降,大量亏本,于去年倒闭。
    谢导演来到大陆虽仅只三个月有余,但是,他对大陆影坛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以及摄影、制片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已经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他说:“在台湾,人人都首先考虑一个‘钱’字;相比之下,大陆同行那种为事业、为艺术而勤勤恳恳,严肃认真,不计报酬的献身精神,确实使人钦佩。”
    谢导演说,他到大陆后已经参观过几家制片厂,出乎意料的是:“大陆的摄影、制片设备,竟是当今第一流的。比台湾至少先进五年。”一直坐在一旁的谢夫人张金凤补充说:“甚至比香港某些著名的制片厂,也要好一些。”他们认为:这体现了大陆政府对电影业的重视。谢导演认为:由于“吃大锅饭”的问题尚未很好解决,因而大陆同行的工作效率太低。他恳切地说:像《骆驼祥子》这类影片的拍摄期,在台湾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月,但它用了七个月。这本来已经使人很吃惊,但有关同志还说:如果时间再长一点,可能会拍得更好一些。时间和质量并不必然是因果关系。谢导演还认为,大陆电影业机构臃肿,冗员过多。他说:他在台湾自办的星城影业公司,有三十个人,年产故事片三部;北京电影制片厂现有三千多人,年产故事片十多部,这样,大陆对电影事业投资的回收率和利润,就低于台湾。想解决电影工作者的待遇问题,也就更困难了。因此,谢导演希望大陆电影业能够尽快进行体制改革,实行责任承包,包拍摄时间、成本和质量,以及上座率等等。谢导演认为,大陆为保护国产片的收益,对外国片的进口有所控制是完全必要的。但他感到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得过严,致使国产片失去了竞争和借鉴的对象。这也是形成大陆电影界现状的因素之一。
    他希望大陆电影业今后能像体育界一样,把外国第一流的竞争对手(片子)引进来,把自己第一流的东西拿出去,争取多同一些先进国家的优秀片子比比高低。这样,我国才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国际影坛上占有应得的席位。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