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阅读
  • 0回复

法报评苏联在两伊战争中的态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4-06-01

    【法国《费加罗报》五月二十八日文章】题:莫斯科:明显地亲伊拉克的“中立”(驻莫斯科记者夏尔·朗布罗希尼)
    为了避免在伊朗和伊拉克这两国之间作出选择,苏联转而攻击美国人。
    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真正立场显然更为暖昧。实际上,伊拉克显然得到了苏联人的支持。苏联人一九八二年春天恢复了向伊拉克的武器供应。在四十四个月前萨达姆·侯赛因向伊朗发动进攻时,苏联人曾停止了向伊拉克的武器供应。在伊拉克外长塔里克·阿齐兹去年十一月访问莫斯科之后,这种军事援助取得了质的飞跃。苏联现在可能准备走得更远,向伊拉克提供SS—21地对地导弹。
    莫斯科并非一直这样偏爱伊拉克。在伊拉克—九八○年九月二十日宣布向伊朗发动进攻时,苏联人曾宣称他们将保持中立,但实际上他们却站在伊朗一边。克里姆林宫显然不赞成与苏联在一九七二年签订了友好条约的伊拉克使刚刚脱离了西方轨道的伊朗重新面临风险。如果整日忙碌于革命和战争的阿亚图拉政权覆灭了的话,美国人就会很快重返伊朗。因此,苏联人中断了对巴格达的武器供应。
    但是,由于伊朗很快就象当众污辱美国“大撒旦”一样污辱了苏联“小撒旦”,因此苏联人站在伊朗一边的时期即告结束。当一九八三年五月德黑兰驱逐十八名苏联外交人员和一九八四年初伊朗革命法庭判处伊朗共产党领导人死刑之时,苏联同伊朗的关系就已彻底破裂。
    苏联人愈来愈露骨地插手两伊战争,但他们也并未抛弃谨慎二字。在近东或其它地区,他们的政策中有一点是不变的:避免使(再次强大起来的)军火主顾变得过于强大。
    苏联并不希望伊朗获胜,因为伊朗人的胜利将可能演变为使整个这一地区不稳定的运动。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也许甚至在苏联的阿塞拜疆,有不少什叶派少数民族,他们将会把得胜的霍梅尼的讲话视为金科玉律。不过,克里姆林宫也不希望伊拉克取得过于明显的胜利,因为伊拉克无疑将会乘势追求有利于它的富饶的阿拉伯世界的统一。这也是苏联在这一地区的主要盟国叙利亚梦寐以求的事业。
    苏联人看来已决心不采取任何有可能导致无法控制的冒险的主动行动。当吃不准的时候,苏联人便仍旧重复老调:“这场自相残杀的战争只能使美帝国主义坐收渔利,而其他人将不会得到好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