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阅读
  • 0回复

西欧物理学家发现Z粒子的异常衰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4-04-02

    【日本《朝日新闻》三月二十二日报道】题:发现异常的衰变现象,可能证实粒子的“内部结构理论”
    二十一日,正在东京举行的基本粒子物理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宣布了一个划时代的发现,这种现象足以表示出一向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电子等基本粒子是一种也具有内部结构的复合粒子的可能性。这种现象曾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现过三次。这个研究机构曾于去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检测到基本粒子之间的媒介力量——Z粒子。在后来的分析研究中发现,这种Z粒子在衰变为电子等轻粒子时,采取了过去不可想象的异常衰变方式。专家们认为,这个观测数据将宣告使以往的物理学发生重大转折的新物理学的诞生。东京大学副教授寺泽英纯等日本理论物理学界在七十年代后期曾经预言过,夸克等基本粒子也具有其内部结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这一新发现似为证实上述理论开辟了道路。
    成为这一新发现的开端的是Z粒子的衰变。按照过去的理论,Z粒子将衰变为两个电子或者两个轻粒子(电子的伙伴U粒子)。但是,在成功地绘测出来的十七例衰变中,有三次除衰变为轻粒子外,还释放出具有巨大能量的伽马射线。
    这种异常的现象被命名为Z粒子的放射性衰变。对于释放出伽马射线的问题,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等一直在进行研究分析。目前被认为是解释这一现象的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电子内部结构理论(重电子理论)和Z粒子内部结构理论。电子内部结构理论认为,Z粒子在衰变为两个电子(或U粒子)时,其中一个就成为质量约为一般电子的十万倍的“重电子”。这种重电子处在激励状态,因此是不稳定的,在短时间内就变成了普通的电子,这时,多余的质量就作为伽马射线的能量释放出来。
    根据电子有重电子、轻电子之分这种学说,那么就可以认为,电子就不是“不可分割的点状粒子”,而是具有“内部结构”的。而具有“内部结构”这种观点,则是一个划时代的理论,它可以和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是具有内部结构的这一现象相匹敌。此外,认为Z粒子具有内部结构这种理论也是很有影响的。这一理论是由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的弗利丘博士等提出来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