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中国科技走上切合国情脚踏实地的正确方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3-02-28

    【香港《大公报》二月二十三日报道】题:杨振宁对本报记者谈国内科技近况中国已订务实科技政策结合经济发展路子对头(记者:钟明)
    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春节期间曾经前往北京一行。在与赵紫阳总理会见及与科技界人士的接触中,他十分高兴看到,中国的科技政策已经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新方向
    ——科技研究必须面向国民经济,为生产服务。
    对中国科技事业的新方向,杨教授的感受是特别强烈的。他多年来都坚持一个看法,就是中国物理学界不应该向高能物理方面发展,而应该走应用、实用的路。他曾经多次向中国领导人及科技界申述这一看法。
    这次会见时,赵总理着重向他介绍了中国最近制定的新科技政策,就是面向国民经济,面向生产建设。
    关于科研必须面向国民经济的问题,赵紫阳总理去年底在全国科学技术发明授奖大会上的开幕词中作了很清楚的阐述。
    杨振宁说,授奖大会的开幕词,他在美国时从报上读到,一个字一个字的仔细看了,觉得十分高兴,中国科技事业终于走上了切合国情、脚踏实地的正确方向。
    在会见中,赵总理还与他谈及去年十二月举行的凝聚态物理会议。杨教授对这个会议的举行感到份外欣慰,因为基于上面的理由,他过去曾经多方设法希望促成中国物理学界向凝聚态研究方面发展。
    凝聚态物理与半导体、计算机和光导纤维通讯的生产都有密切关系。
    对中国新科技政策的产生,杨振宁认为,是邓小平一贯推行务实政策的结果。中国科技界在七十年代后期曾经制定过一套计划,而这套计划有很多地方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结果令中国的科研工作栽了一些斤斗,幸而这些斤斗很快栽完,中国的科研终于走上实事求是的道路。
    科技政策对中国的前途究竟有什么影响?杨振宁教授认为影响极其重大。中国的科技研究首次明确了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向,对发展生产将是一个无可估计的促进力量。到本世纪末,中国工业、农业、科技的力量如果达到一定水平,那时,就不是翻两番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空前飞跃。
    杨振宁表示对目前中国的科技政策举双手赞成,以发展国民经济为目标的中国科技事业,必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发挥重大作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