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日《世界周报》文章:《陷入困境的世界钢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2-12-31

    说世界同时发生的长期化的经济萧条严重打击了各国的钢铁业界。世界粗钢产量眼看就要下跌到七亿吨以下
    【日本《世界周报》十一月九日一期文章】题:陷入困境的世界钢铁业
    美国和欧洲之间的钢铁贸易纠纷到十月二十一日终于告一段落。从结果来看,欧洲方面作出了让步,决心限制对美出口数量,以免美国政府实行“惩罚性课税”。美国的钢铁进口,从维持以往的标准价格的自由贸易原则改而采取加紧限制数量的做法,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在,世界的钢铁需求一直不旺盛,反映了经济萧条的长期化。尤其是在世界最大的钢铁消费国美国,由于经济萧条、需求下降、进口增加和生产设备陈旧等原因,美国钢铁厂家的经营极其困难。
    虽然美欧之间的钢铁贸易纠纷已告结束,但是世界钢铁贸易所处的环境依然不佳。
    世界同时发生的长期化经济萧条严重地打击了各国的钢铁业界。世界的钢铁生产量(以粗钢为标准计算),一九七九年约为七亿五千万吨。但是一九八○年就下降到七亿一千八百万吨。一九八一年进一步下降到七亿零八百万吨,眼看着就要下跌到七亿吨以下。
    按国家来看生产量(一九八一年),苏联为一亿五千万吨弱,居第一位,往下依次的顺序是美国、日本和西德。日美两国的钢产量都超过了一亿吨。而西德却少得多,仅为四千一百六十万吨。其次是中国、意大利和法国。今年由于美国经济萧条,据认为,日本的钢产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是确实无疑的。但是因为日本的钢产量也必定要下降到一亿吨以下,所以超过一亿吨大关的只有苏联。
    另一方面,拿钢铁的表面消费量(产量和进口量减去出口量的数值)来看,一九八一年,美国为一亿二千八百二十万吨,而日本为七千二百二十万吨,整个欧洲共同体的消费量很小,仅为一亿多吨。日欧间的生产和消费差距有时间上的因素和库存的因素,但大半是用于出口。而美国既是生产大国,同时又是进口大国(一九八○年进口量为一千四百万吨弱)。
    此外,钢铁的贸易量全世界一年间达到一亿三千万吨至一亿四千万吨。从一九七五年以后,一直趋于增加的趋势。但是以一九七九年的约一亿四千万吨为高峰,一九八○年和一九八一年转为下降。据估计,一九八○年的贸易量比前一年减少百分之一,为一亿三千六百五十万吨,这大约相当于总产量的百分之十九。
    生产能力与需要量相比,出现了世界性的过剩,因此需求一减少,市场竞争和价格竞争当然就要激化。受影响最大的是美国。
    美国经济从去年夏天开始出现的衰退现象已长期化,今年十月以后,仍然没有出现根本好转的征兆。一般的看法是,好转的趋势要到明春以后出现,其恢复速度也将是缓慢的。由于经济萧条,钢铁的需求量下降,行情也下降了。但是进口钢材的增加使美国钢铁厂家的经营状况更加严重恶化了。
    进口部分的增多,换言之,自给度下降的最大原因可以说在于其国际竞争力的软弱,而国际竞争力软弱的责任归咎于美国钢铁厂家的设备陈旧、地理上的原因和合理化程度。同时,国际汇兑行情中长期存在的美元比价高的状况也起了很大作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