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阅读
  • 0回复

日《读卖新闻》记者谈伊朗见闻:《伊朗第四个年头的革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2-09-02

    【日本《读卖新闻》晚刊连载文章】题:伊朗第四个年头的革命(记者:山口勉)风俗限制
    对外国旅行者来说,德黑兰的麦赫拉巴德机场仍然是一个让人无所适从的地方。在这里出境和入境,人们总感到有些心惊胆颤,搞不清楚会为些什么事便招灾惹祸。
    不久前我搭乘伊朗航空公司的客机从欧洲返回德黑兰。因为过去有过多次痛苦的经历,所以这次通关前我做好了入境检查的准备工作。我的行李中没有酒,也没有严禁携带入境的、性能优良的收音机,更没有印着搔首弄姿的美女图片的杂志……总而言之,需要在通关时东藏西躲的物品我一件也没带。尽管如此,在入境检查时还是折腾了好几个小时。检查员是一个革命检查厅派遣来的小伙子。他不厌其烦地逐页查阅了我的一木英国杂志《经济学家》。据他说,之所以查得这么彻底,是因为‘‘有些人曾经把色情杂志改换封面后带进了伊朗。”皮箱中一多半的物品都被掏出来了。突然,检查员得意地笑了笑。我定睛一看,原来他在箱底找到一副扑克牌。
    扑克牌也有问题吗?我真有点莫名其妙。小伙子抽出一张来质问说:“为什么这扑克上有国王?”(扑克牌王将图案)就这样,我在罗马买的一副好端端的扑克牌,被乱七八糟地扔到地板上。
    在革命后的三年中,伊朗各地开展了十分惊人的风俗革命。猪肉和酒是不准出售的。除了革命歌曲以外,赛马、赌博、下棋、娱乐场所,拳击和色情杂志等,都在严格禁止之列。尤其是在妇女习俗方面,其规章限制之严格、种类之繁多,的确令人瞠目结舌。
    最近,在德黑兰市内,很少能见到不穿“恰豆”(长至拖地的黑袍)和不戴头巾的妇女。在政府机关和私营企事业单位中工作的妇女,都必须遵照规定围头巾,否则就不准进入政府机关、商店及旅馆等公共场所。伊朗革命刚胜利时,一些欧化了的妇女曾经举行过“反对强制穿黑袍的示威游行”。两年前,为了抗议必须戴头巾的规定,政府机构中的妇女们还跑到总统府前搞请愿活动。这些部成为过去的事情了。
    伊斯兰势力控制了政权以后,在男女风俗习惯方面的限制达到了极其森严的程度。禁止男女生同校学习,甚至连男女混合双打等体育比赛项目也被取消。妇女在打网球时,不准穿短裙而必须穿长裤运动服。盛夏时季,海滨游泳场要分成男女两部分,妇女在进行海水浴时,不准只穿游泳衣,还得在外面穿一件女衬衫。
    这种把男人和女人严格分隔开来的做法,有时候的确很富有喜剧色彩。譬如在去年,有人提议应当禁止男女共乘一辆公共汽车或出租汽车,然而这是毫无现实意义的提案,所以迄今未能实现。再比如,有人认为男医生在给女患者诊断病情时,“不宜直接视看妇女的身体,而应当通过反射在镜子中的影像来检查。”当然,这个提议也付之于东流水了。伊斯兰教育
    上午八时整,座落在德黑兰市中心的一所小学校开始了一天的课程。首先,在狭小的校园内要播放伊斯兰圣典可兰经的录音,然后,大约八百名小学生同他们的老师一起高呼:‘“真主伟大!”“霍梅尼是我们的领袖!”“战斗,战斗,一直到胜利!”和“经济制裁吓不倒我们”等口号。精力充沛的孩子们呼喊完口号以后,十分坦然地列队走进教室上课。
    “伊斯兰共和国的教育”究竟包含有哪些内容呢?据介绍,在古兰经的教育方面比革命前大大增加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每周要学习五个小时,教材使用的是阿拉伯语。在学校里还设立了礼拜室,小学生都是回家吃午饭,因故不能回家的孩子,学校负责供应面包、奶酪和枣酱,但是他们在饭后必须做礼拜。
    除了国语(波斯文)以外,教学中还有一门叫做“革命妇女”的课程,然而最具特色的,还算是军事训练。据介绍,参加军事训练的,只限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
    电波战在德黑兰的大街小巷里,五花八门的流言蜚语不胫而来。如果硬要刨根问底的话,可以说绝大多数谣言出自国外的波斯语短波广播。在德黑兰的上空,一束束电波犹如看不见的枪弹一样往来穿行。美国之音,英国广播公司,以色列和莫斯科的广播电台等,都向伊明播放波斯语短波广播节目。其中尤以美国之音的频率最为强大,甚至使人怀疑,这么强的电波是否是来自设在市内的电台发出的。
    西方电台对伊朗播音内容的基调,是反对伊朗现行体制的。
    此外,反对伊朗现政府的伊朗敌对派别也开设电台进行宣传活动。
    德黑兰的官方电台一直对外国电台和反对派电台的广播进行回击。
    与此同时,伊朗还在大力加强面向国外的短波广播能力。现在,伊朗国家电台使用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德语和俄语等十种语言向外国播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