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新《南洋商报》文章:《今日的菲律宾妇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2-03-06

    说菲妇女大多数受压迫、受剥削、受歧视。全国妇女有百分之二十二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她们的职业一般是非技术性的
    【新加坡《南洋商报》二月八日文章】题:今日的菲律宾妇女
    女性占菲律宾人口的一半(全国总人口约为四千八百三十万)。三分之二的妇女是山区人口。通常婚龄在二十二岁左右,平均生育子女六个以上。
    大多数菲律宾妇女属于备受挤压和受剥削阶层,她们是女工、农妇、都市贫民,她们不但身受社会压力与剥削,也面对性别歧视。
    根据官方正式统计,超过一百五十万菲律宾女性属于国家劳动力。这项数字并不包括五百万家庭主妇,以及失学少女。
    女性雇员一般从事简单、非技术性的工作,毫无挑战性。她们的职业范围,实际上只是一种传统的妇女劳作的沿袭罢了。例如,成为富有家庭的女佣,占职业妇女的百分之十二点七。
    在另外百分之四十六所谓“有收入”的妇女中,百分之二十四是自行雇用的工作,象沿街叫卖的小贩,或在路旁设一个零售小摊子。
    家庭主妇可能是所有女性中最受轻视的。
    许多事实对于妇女全面加入社会是不利的。以农业为主要劳作方式的农家,占菲律宾全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五。基于这一部分人民的落后生活,贫穷与无知,妇女最先丧失了基本权利——教育与求职的机会。
    在传统观念中,男性才是维持一家生计的人,因此穷人通常只负担儿子接受较高教育。一九七○年山区妇女识字率是百分之七十七点二,相当可观,不过这百分率的实际性很值得怀疑。全国有百分之二十二女性完全没有机会受教育,男性只有百分之十七。入学的女性半数在修完小学课程以前已经离校失学。在和男性同样需要工作的竞争下,妇女往往落空。
    随着政府在山区发展企业性农业,当地失业率也随之增高,千万农民被逼离开农田,失去土地。因为在现代经营方式下,农场只需要雇用固定的工作人员,及农忙时节临时雇用少数帮工,这对原有的山区失业问题根本谈不上协助解决。
    为了找工作解决生活问题,人们转而涌向都市的工厂。由于缺乏技术训练,她们通常受雇于中型或轻工业,例如成衣,电子,纺织厂。
    都市女工必须接受低薪,忍受着极差的工作环境,不安全的条件。根据菲律宾国家人力资源青年理事会统计,全国有三十万女性从事“娱乐性职业”,她们是从旅游业得到丰厚收入。单单马尼拉一地,就拥有五万名妓女。在三描礼士美国海军基地附近地区,妓女人数达十六万名。
    低下层妇女也有营养不良的问题,直接危害到正常生育。在农人、工人、都市贫民等妇女之中,有百分之五十二经历过流产、堕胎、生产死婴、难产及婴儿出生后死亡等痛苦。极度的贫穷使她们无法支付昂贵的治疗费用。
    至于妇女参政,低下层极其微少。能身列地方政府机关或省、市、国家性政府部门一席的,大都来自中上层社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