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香港《新晚报》文章:《中国音乐创作人才辈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2-03-03

    【香港《新晚报》二月七日文章】题:中国音乐创作人才辈出——从中央音乐学院学生作品比赛谈起(作者:魏国盛)
    素有全国最高音乐学府之称的中央音乐学院,最近举行了民乐系学生作品比赛。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仅有三十多名学生的学系,能有九位青年音乐家拿出十三个作品,这反映了中国是有音乐创作人才的。
    比赛是在去年十二月四日于中央音乐学院的小演奏厅举行。参赛的作品,以独奏曲居多,也有两首三重奏乐曲,却没有合奏曲,倒使人稍感失望。印象中,中央音院是不乏作曲人才的,像教师王直、黄晓飞等所写的多首佳作,不是在该学院年前灌录的中乐唱片中出现吗?他们该鼓励学生尝试在写作合奏曲上闯一下。
    从评比的结果来看,成绩最好的,该算是四年级学生朱毅了。他所写的两个作品,都得了奖。其中,以琵琶独奏曲《春雨》,获得整个比赛唯一的一等奖,而琵琶、中阮、大阮三重奏,也夺三等奖,可谓是箭无虚发了。
    看来,中央音院有不少新一代的琵琶好手。一九八○年来港的刘桂莲,很细致、清秀、温柔,颇有前途,而黄爱琴也非泛泛之辈。未曾访港的朱毅,会是在写作上有一定才气吧?我对他所写纯由弹拨乐器组成的三重奏曲,特别感到兴趣。
    惹人注目的,是在两名获二等奖的学生中,有一位得奖者是自香港赴京进修的学生,名叫余昭科。他获奖的作品,是二胡独奏曲《如诉曲》。没有欣赏过此作,不过,所了解到的是《如诉曲》取材自福建南部的拾音,写作手法比较传统,全曲结构完整,旋律有一定的深度。稍有不足者,是它缺乏时代的气息。余昭科是本港活跃的中乐好手,他的获奖,使人高兴。
    本港中乐爱好者不会太陌生的青年演奏家赵寒阳、黄河,分别以二胡独奏曲《乡音》、扬琴独奏曲《金色的草原》获三等奖。其余获奖者是:冯海云的二胡独奏曲《梅花吟》二等奖;王次恒的笛子独奏曲《桑园春色》三等奖;吴伟的琵琶独奏曲《春天随想曲》鼓励奖。所有获奖的作品,会由中央音院出版。这是一件好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为他们在未来的专业工作上打下基础。
    还有一个值得注视的消息,就是在今年年中将会有一个全国中乐作品比赛。相信到时是藏龙卧虎大会师。愿见到更多新作,繁荣乐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