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香港《传记文学》文章:孙中山的后裔(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5-31

    中山先生与元配卢夫人仅生一男两女,长女孙瑗早年病逝,次女孙琬得享高龄。先生哲嗣孙科与夫人陈淑英女士之子女均受良好而完整教育,公子及女婿皆曾荣获世界著名大学的高级学位,敦品励学,各有所长。到目前为止,中山先生的直系第四代共有十人(嫡曾孙、曾外孙五人,嫡曾孙女、曾外孙女五人),绳继祖志,必有所成。
    本节将中山先生的旁系亲属作一简介,以其长兄德彰公的后裔为主。德彰公为人质直,出身清寒,读书不多,初甚保守,惟至紧要关头,对其弟倡导革命大业,无论在精神与物质方面,都有很大的支持与协助。宜乎他的嫡长孙孙满先生曾向笔者坦述:“没有我的祖父(德彰公),就没有国父。”我想这话是可以被人所认知与接受的。因为中山先生在檀香山读书,在香港学西医,一切费用均由乃兄大力支助,终能使其学贯中西,拿“学力”来革命(于右任语)。不过,中山先生毕竟是近代中国革命大舞台上的唯一主角,他人可能俱属陪衬地位而已。
    德彰公既在檀岛经营农牧致富,乃于一八七八年冬返里,奉父达成公之命,与谭氏结婚,曾在家乡一连摆设喜酒两个月之久,盖其为人轻财好客,颇谙“财散则民聚”之义。逾年,生男孙昌,字振兴,及长,曾拜梁启超为师,一度就读于日本东京大同学校。娶妻王氏,生子二人,长名满,次名乾,一女名霞,王氏于民国四年青春即逝。德彰公亦于民国四年病逝澳门旅次,享年六十二岁。其独生子阿昌素为中山先生所钟爱。民国六年,先生亲率海军南下护法,数月后,孙昌奉命解押军饷,在黄埔海面巡弋之海军,以情况不明,冒然开枪射击,孙昌身负军饷银洋甚多,一时躲避,自运输船跃至舢舨,船翻人沉,竟致丧生。中山先生惊闻噩耗,哀恸逾恒,以其胞侄因公殉职,亲书“为国捐躯”挽匾,并全力赡养其所遗子女,以至成人自立;政府为资悼念,明令列位忠烈祠,永为祭祀,以慰英灵。
    德彰公兄弟三人,手足情深,惜其二弟德祐早年夭折,无以为继。乃不惜重资在檀香山收养一当地土著幼童,充作德祐之养子,取名孙威(1886—1935),粤语匿称亚威,应属孙昌之堂弟,孙科之堂兄。曾至香山县久居,后因患霍乱病不治,得年五十岁,遗有子孙甚多,现居檀香山,惟与香山孙家久失联系。
    德彰公嫡长孙孙满现居台北市敦化北路,身体硕健,质直豪爽,颇具乃祖之风,一点也不像七十五岁的老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曾任广州市士敏土厂长,嗣即优游岁月,未任公职。与妻孙妙娟女士生有一男,名杰,已婚,加拿大某大学旅馆学系毕业,现在香港从事旅游事业;育有四女:长绍如、依次为丽贤、爱娜、雅丽,均已大学毕业,除么妹外,皆有所归。
    德彰公嫡次孙孙乾亦已七十开外,早年先后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意大利炮兵学校,军事学养深厚,抗战期间,曾任中央、陆军大学教官,胜利后,一度担任广东中山县长。与妻苏仲英女士(已故)生有五男:长必胜(妻彭雅丽)、依次为必兴(妻吴冰明)、必达(妻程礼庆)、必成(妻张承慧)、老么必立,近始结婚,均居海外。
    中山先生二姊妙茜既无所出,乃以夫弟之子杨聪为嗣,生女名惠娥,适冯汉树君,现在香港服务,彼等已近古稀之年,惟均体健神爽。至惠娥女士之兄弟三人,仍居原邑。民国六十九年八月八日,她的表婶、也是表姨——孙科夫人在台北市金宝石酒楼欢度八十八岁诞辰时,特地远自香港赶来祝嘏,古风照人,洵属难得。现存香邑孙氏家属之中,辈份最高、年事最长的要算是孙太夫人陈淑英女士了,她具有两种国父家属的身分,已如本文前述,其本身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只是名列显赫,久游宦海,却能朴实无华,淡泊自甘。他们从不炫耀家世;即使有人问起,也不欲多言。
    孙府三代同堂,一门和睦,在子媳们底心目中,太夫人是慈母,兼良师。自古婆媳难处,而其姑慈媳孝。两年以来,孙府频传添丁之喜,这不仅关系一家一姓而已。做为一代旷世伟人、中华民国缔造者的后裔,是幸运的、荣耀的、令人倾羡的;惟其负担也是沉重的、艰辛的,如何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诚任重而道远。(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