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阅读
  • 0回复

台湾《经济日报》说:日本成了世界汽车工业王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5-04

    【台湾《经济日报》四月二十七日译载文章】题:日本成了世界汽车工业王国
    日本小汽车的生产辆数于一九八○年跃居世界第一,而且货车、公共汽车、小汽车合计的生产总数超过美国。
    美国本来是发展汽车工业的领导者,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一九一三年开始,美国则为其世界第一的生产实绩而骄傲,从此以后七十年间,这首位的宝座未曾动摇,而今这世界第一的王座竟为日本夺取,美国所受的打击实为我们难于想象的。
    世界汽车制造商的排名大大改变了。
    通用公司仍排名第一位不变,但第二位为“丰田”取得,第三位是“日产”,福特转落于第四位,克莱斯勒虽然在美国排行第三位,但在世界的排名则降落至第十位以下。
    日本在战后进行的经济发展中则积极企划汽车工业的急速成长。从战争刚结束汽车生产辆数几乎等于零开始,于一九六○年胜过意大利,一九六四年胜过法国,一九六六年胜过英国,一九六七年胜过西德,逐次超越欧洲各国,而于一九八○年超过美国跃进世界第一位。
    促成日本汽车工业急速成长的支柱之一是出口,日本汽车的出口,从一九七三年以后都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其中向美国出口者,占总额的百分之四十五(一九七九年实绩),即占日本全年生产辆数的百分之二十一点五。
    因此能否维持对美国的出口,则成为支配日本汽车制造商经营命运的关键问题。
    另一方面,日本车在美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于一九七九年达到百分之二十一点九,这对美国汽车业界而言,不管以何种形式,如不实施限制日本车的进口,则会威胁其企业的生存。
    今年美国经济不景气,和美国同样的,欧洲也进入经济不景气的境况,因此欧洲各国也正考虑限制日本车的进口。于是环绕于日本车的摩擦日趋严重,生产量固然跃居世界第一,而困难却也相对的增加。
    美国于八月二十一日宣布,提高小型货车的关税百分之二十五。关于提高货车关税,对今后日本车销售的影响如何,日本方面的推测有种种分歧的判断。有人认为小型货车的中心为一吨级的货车,这种车是在日本的独占体制下者,因此不出数月,就能恢复原来的销售量,这是乐观论者的说法。但也有销售量必减至一半的悲观论调,其间的幅度不可谓不大。
    日本省油的小型汽车,其品质、信赖性都超过美国车。美国的消费者,当然抛弃大型、吃油且常发生故障的美国车而选购日本车。
    这种情势的形成是由于,日本制造厂导入大量的机器人于装配线上,而获得了提高生产性与安定品质的效果。
    机器人的导入,使这些自动化设备的产量效果完全改观。它能够在同一装配线上同时生产不同的车种。
    日产汽车公司的“座间”工厂生产二种车,但由于涂装的颜色及尺码大小,有四十五种的变化,都可以在机器人化的同一装配线上同时生产,“座间”工厂的从业人员六千五百名,一天产量为一千七百五十辆,也就是说每一个人一年平均生产六十七辆,这个数目高于日本的平均每一个人一年间生产四十五辆,反观通用公司的(高级轿车)事业部,从业员九千五百名,一天产量八百四十八辆。每一个人的平均年产量为二十一辆,该事业部计划改造工厂,预定以五千二百名从业员,一天生产一千二百辆,即每一个人年平均产量为五十五辆,但是“座间”计划至一九八一年提高每一个人的平均年产量为八十一辆,可知日美间的生产性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日本汽车工业导入大量的机器人,提高生产量同时改善了品质,
    “因为机器人不管工作多少小时,永不疲劳,但普通工人,工作八小时后,则因疲劳而注意力降低”。
    美国本为汽车工业大量生产的创始者,其设计使用输送带的装配线,和使用传递连续加工机械加工的引擎生产线,都是以大量生产同一车种为目的的。
    现今还有一重要因素使其大量生产体制从内部崩溃,那就是劳动者的消极反抗。
    日美间的汽车工业摩擦,除上述的劳动者工作质量的差距以外,还有生产设备新旧的差距。通用公司共有二十一个工厂,其建厂年龄平均为三十九年,而日本十八厂建厂的平均年龄为十四年,年龄的差距也造成设备老朽化的差距。
    如今影响所及,国际汽车市场仍不容许日本的汽车工业,以其高生产性和低成本作为促销的武器,各先进国家都需要考虑保护自己国内的产业。汽车工业的崩溃不仅仅是从业员的失业而已,更会给与国内的机械工业、钢铁业、化学工业等溃灭性的打击。不管日本能够制造如何价廉而性能优秀的汽车,各国政府仍不容许任其自由进口,而导致自己国内汽车工业的衰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