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阅读
  • 0回复

《以色列的间谍大王》(摘要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5-04

    指示这样灵活而又是在国际竞争最紧张的当儿,这位间谍居然成功,这就更加了不起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当时在俄国和东欧曾到处活动,不惜一切代价要购买这个讲话。英国也标了赏号。至于这位情报和特殊使命局的人究竟是怎样干的,仍然是一个严守的秘密,为什么以色列特工部成功,而别人都个个失败,这个谜团也是个严守的秘密。
    有些蛛丝马迹表明,情报和特殊使命局的这位潜伏官员曾得到一位在一个东欧使馆里工作的低级外交官的帮忙,这位外交官能够复制一份未经上级允许的讲话文本,装进外交邮袋发往他自己的外交部。在那里,他有一位朋友等待接受东西。这个朋友被告知,这位外交官是把走私货运出莫斯科,这在当时是件极其平常的事情。那位朋友然后带着邮件去一家饭馆,在那里,一手交货,一手拿钱(据信是五千美元)。
    几小时之内,这个讲话转到了西欧,并且交给了另一名情报和特殊使命局的人员,然后他把这份东西带到了以色列。
    情报和特殊使命局的分析特务们一旦确认这份文件是真的,伊森·哈雷尔不得不作出决定,如何来处理这件事,因为这是他一生职业中取得的最大的胜利。想在以色列发表这个讲话全文的愿望几乎压制不住。
    这是一个使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大出风头的机会——使它成为世界的头条新闻,并且载入史册。但是同时又担心,俄国会以某些手段对其犹太人公民进行报复。结果,这种担心成了决定性的考虑。当时,能使这个文件得到安全地公布的首都只有一个:华盛顿。伊森·哈雷尔亲自飞往美国,去谈判关于转让的问题。
    在那里,他会见了中央情报局的詹姆斯·安格尔顿。哈雷尔要价很高,但不是钱,而是一项正式的交易性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各方自动地交换关于阿拉伯世界的情报,只有那些属于绝密的材料除外,艾伦·杜勒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笔交易。
    这个讲话交给了中央情报局情报分析处的克莱因,他肯定了这份讲话的真实性。然后作出了发表这篇讲话的决定,山国务院把这份文章交给了《纽约时报》。六月四日,《纽约时报》作了全文报道,也许这是这家报纸以单独问题发表过的最长的一篇报道。就这样,全世界第一次知道了斯大林主义的全部恐怖事实。阿道夫·埃希曼落网记
    阿道夫·埃希曼在阿根廷被绑架事件是典型的秘密情报活动之一——以色列的特务人员携带着伪造的证件,依靠他们自己的机智和应变能力,在远离他们的国家几千英里以外的地方进行活动,要消灭或者(这一回是)捕捉一个单独的目标。
    从第一次尝试性的对埃希曼打个照面到他最后落网,以色列情报局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先是弄准他确实就是他们一直要抓的人(执行欧洲六百万犹太人的“犹太人问题最后解决”的人)。接着是安排和执行绑架计划。理卡多·克莱门特(他的真实姓名是阿道夫·埃希曼)一九六○年五月十一日下午八时零五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外加里瓦尔迪大街下班回来,他下了公共汽车正往家走,以色列突击队在街上抓住了他,迅速把他带到了一个“安全房屋”的庇护地。
    埃希曼在落网后的几分钟内就供认了他的真实身份。五月二十日他被用飞机从阿根廷运往以色列,在第二年的四月十一日受审,审判结果证明他对人类犯了罪。一九六二年五月三十一日他被判处死刑,于一九六二年五月三十一日在拉姆勒被绞决。
    早在这次行动开始以前,就有三名以色列侦察人员飞到阿根廷进行初步侦察。摩萨德(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内部成立了一个特别办公室,唯一的任务就是搜集有关埃希曼和其他德国战犯的材料。该办公室在一两个月内,又成立了负责解决使以色列的一个小组进入阿根廷,完成任务后又须安全离境的问题的一个小组。调查研究工作结束时,一本长达一千页的手册列举了各种可能的事变。一个人的任务是专门安排旅行。最后决定,为了抓到埃希曼,至少需要派十二个人去阿根廷,包括摩萨德头子伊森·哈雷尔本人,这可是未曾有过的。
    这十二人都必须是携带有各种签证的伪造证件,从世界不同的地区乘不同的班机到达阿根廷。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不得同另一个有任何联系,为了保证绝对安全,在某些情况下,离开这个国家时的证件必须和他们进入这个国家时所用的证件不一样。(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