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阅读
  • 0回复

英《金融时报》评印度的对外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1-26

    【英国《金融时报》一月十九日文章】题:印度的对外政策在不结盟国家中处于孤立的地位使政策受到压力
    由于勃列日涅夫上个月对印度的访问,使人们对这个国家对外政策的方向产生了怀疑,以及不结盟国家集团的外长下个月将在新德里开会,因此目前正在对印度的不结盟的地位展开一场激烈的辩论。
    外交秘书沙梯说,不结盟将继续是“我们在八十年代对外政策的基石”,但是他承认,“不结盟的概念”难以下定义,除非用消极的用语下定义。
    实际情况是,印度的不结盟已变得和这整个集团的不结盟一样含混不清了。如果它发现,它的“基石”不得不用消极用语加以解释的话,那么人们必定怀疑,政府是否知道这个政策的积极方面是什么。
    问题显然是自从尼赫鲁、苏加诺和铁托构想出不结盟以来,世界上发生变化的结果。这一点至少现在已得到承认了。外交部长拉奥说,同五十年代的两极世界有明显的不同的是,现在是多极世界。“为了在这种局势下维护不结盟,它必须是一个多极的反应。这种走向多极的情况是不结盟运动也面临的那些困难中所固有的。”
    印度在苏联入侵阿富汗和缓和破产之后,现在不仅必须考虑到苏联同美国关系的现实情况,而且也必须考虑到它自己的民族利益。这一点实际上甘地夫人几年前就认识到了,当时她实际上放弃了印度的全球作用,而设法更坚持不懈地注意自己的地区利益。当时这样做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同苏联成功地日益发展关系的关键,在于俄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和印度作为一个地区性大国在战略上是和谐一致的。
    但是阿富汗使一切都变了样。它使印度对外政策的经济上不得已的情况突现了出来,这方面不得已的情况不仅决定着同俄国人的关系,而且也决定着同包括中东国家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二十年来,印度和苏联的经济已经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由于中东形势,由于不结盟运动的混乱状况,还由于担心里根政府会步尼克松的后尘而采取“偏向”巴基斯坦的政策,印苏经济的胶着状况得到了加强。
    同样能说明问题的是,印度要求分享中东地区的经济利益。这不仅包括极其重要的原油供应(这种供应已被伊朗和伊拉克战争打乱),而且还包括:有必要争取签定能吸引石油美元的合同以帮助国家渡过国际收支危机。
    一年来,新德里的部长和官员络绎不绝地到中东各国首都去谋求石油和石油美元。
    印度失去了它在尼赫鲁时代所具有的影响。
    事实证明,从许多方面来说,伊拉克和伊朗战争对印度都是严重的,因为,由于印度三分之二的原油供应已经中断,又得要俄国人来帮助他们的盟国摆脱困境了。
    拉奥承认:“我们在西亚、西南亚和东南亚看到的那种地区性冲突造成的心理、政治和军事影响,以及大国在世界上几个地区,尤其是在印度洋地区,在
    有选择的基础上进行竞争这个更大的现象,给我们的对外政策带来了新的困难。”
    他没有详细说明的是:印度在阿富汗问题上采取的自相矛盾的立场,以及它承认柬埔寨的韩桑林政权这一令人意外的决定,导致了外交政策在两方面的后退。
    第一个方面是,印度已孤立于不结盟运动的绝大多数国家之外,在联合国大会上两次投票时都同这个集团的大多数成员国的态度不同。
    当下个月不结盟国家外长们在新德里开会时,印度的这种孤立地位可能更形明显。
    第二点,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甘地夫人对邻国和中国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
    印度同中国的关系,现在再次处于人民党政府外长瓦杰帕伊先生一九七九年访问北京之前所存在将近二十年之久的那样的低水平。
    实际上使在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方面已经取得的进展化为乌有,并且使印度无法削减国防预算,而如果解决中印边界争端,必然会削减防务开支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国家都同样地对印度对柬埔寨的政策感到不满,因此印度为同它们加强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而作出的努力已受到严重的挫折。
    然而,尽管八十年代的国际局势预示着印度在对外政策方面可能要受到严峻考验,但是,它“倾向”于俄国人这一点必定被认为是一种有利的做法,因为它同俄国的交情使它在政治上和物质上得到了苏联的很多支持和援助,即使这使印度失去了它作为一个不结盟国家的信誉。
    由于在阿富汗问题以及伊拉克与伊朗的战争问题上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因此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已经大大下降了。不管怎样,这并没有使印度同欧洲国家的关系受到任何影响,这些国家仍然从现实的经济角度来看待印度,而中国则得不到这样的看待。
    即令印度的对外政策看来是特别的,那也是国际局势造成的结果,因为国际局势已迫使印度随风转。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