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阅读
  • 0回复

从开罗看中东形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1-03

    一九八○年阿拉伯世界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在阿拉伯—以色列矛盾继续存在的情况下,阿拉伯—苏联矛盾明显增长。苏联武装侵略阿富汗,同叙利亚签订军事条约以及在红海等地区的扩张活动,使得大多数阿拉伯国家要求加快合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以便缓和阿、以矛盾,增强抗苏力量。但是以色列的顽固政策,美国政府的亲以立场和在大选年的软弱无能,使得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停滞不前。苏联利用这种局势加紧在阿拉伯世界兴风作浪,而苏联的渗透扩张又进一步促进了阿拉伯世界抗苏倾向的发展。苏联武装侵略阿富汗震惊海湾和中东国家
    埃及坚决要求制止苏侵略阿富汗。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访问海湾,沙特同法国签订了购买六十五亿美元武器的协定。九月,两伊战争爆发,海湾国家更担心战争的延续将给苏更多的插手机会。海湾国家一九八○年普遍增加了军费,要求增强防御力量。正是在两伊战争爆发后,沙特第一次接受美国的预警飞机和防空导弹部队。埃及针对苏在海湾、红海等地的活动,加强同美国的军事联防,阿曼、索马里、肯尼亚向美国提供了军事基地。
    政治上,阿拉伯国家反霸觉悟也有显著提高。伊拉克一九八○年二月提出“阿拉伯宪章”,得到沙特、科威特、约旦、苏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支持。这个宪章主张反对两个超级大国,反对对地区的外来干涉,要求和平解决阿拉伯内部分歧。宪章的基本倾向是依助西方抵御苏联,同时尽力维持地区的独立和安全。伊拉克同苏订有友好条约,能提出这样一个宪章并获得海湾主要国家的赞同,不能不是阿拉伯民族新觉醒的一个标志。伊拉克离苏倾向的发展是同苏威逼海湾、伊朗局势凶卜未测密切有关,虽然也有侯赛因·萨达姆称雄阿拉伯愿望的因素。另一个标志是十一月安曼首脑会议。这次会议,如期讨论阿拉伯政治和经济联合行动战略,谋求加速谈判巴勒斯坦问题,表明大多数阿拉伯国家要求联合抗苏的势头在发展。在苏美激烈争夺下阿拉伯世界进一步分化
    从全球战略出发,中东、海湾是苏美两国必争之地。一九八○年阿拉伯世界在苏美激烈争夺下,经历了新的改组和分化。
    (1)埃及继续执行和以、联美、抗苏方针。埃及于二月同以色列交换大使,签订交通,贸易等协议,收回了西奈三分之二的失地,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埃及继续站在反霸第一线,公开宣称它对阿拉伯国家承担责任,将让美国利用它提供的军事便利,保卫海湾和阿拉伯国家,美国向沙特派预警飞机以及在叙、约边境紧张时向约旦输送军火,都使用了埃及的军事基地。但是,由于签订戴维营协议,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仍处于孤立地位。一九八○年埃及同沙特等国有一些往来,对峙气氛有所缓和,在以议会通过并吞耶路撒冷法案后双方尝试过某种接近的努力,但终因对戴维营协议存在分歧而继续保持了对立状态。埃及坚持要当阿拉伯世界的头以及它在对以色列关系上的某些过分作法,使得阿拉伯国家难以同它言归于好。
    (2)拒绝阵线分裂,大多数“温和”国家要求加速谈判巴勒斯坦问题缓和阿、以矛盾。叙利亚、利比亚比较孤立。一九七八年和一九七九年两次巴格达会议以及一九七九年十一月的突尼斯会议,阿拉伯国家保持了一条反对美、以,反对戴维营协议的联合阵线。但到一九八○年十一月安曼第十一次阿拉伯首脑会议,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叙利亚等五国加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由于不同意谋求新的和谈途径,拒绝出席会议。会议期间,叙更陈兵约旦边境,进行军事恫吓。但以沙、约、伊拉克为首的“温和”国家团结起海湾小国,联合突、摩等,结成一条新的阵线,坚决要求趁美国里根新当选总统之际,开创谈判巴勒斯坦问题的新局面,以求公正、合理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缓和阿、以矛盾,增强抗苏力量。
    叙利亚、利比亚少数国家由于接近苏联,在阿拉伯世界比较孤立。实际上,抵制安曼会议的五国六方不是完全一致的。叙、利、南也门比较坚决,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受胁迫,阿尔及利亚是为了“保持拒阵的一致性”。安曼会议后,阿尔及利亚外长访问沙特等国,表示阿接受安曼会议决议,就证明了阿尔及利亚的真正立场。巴勒斯坦的谈判停滞不前,妨碍了抗苏倾向的发展一年来,埃、以、美三方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谈判,陷于僵局。“温和”国家希望打开谈判新局面,但埃及竭力要保住戴维营谈判,埃及在美大选前后,派副总统穆巴拉克两次访美,劝说美不要改变戴维营模式。萨达特甚至攻击西欧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主张,责骂“约旦方案”。埃及由于签订和约,缓和了同以色列的矛盾,但是一大片阿拉伯国家同以的矛盾依然存在。沙特领导人一再表示,美国如不放弃盲目支持以色列的政策,它就不可能成为阿拉伯的朋友。所以,阿、以矛盾不减缓,美国要调动阿拉伯国家联合抗苏就有困难。
    一年来的形势表明,阿拉伯世界矛盾复杂,局势动荡。苏联对这地区的扩张在一九八一年会更加甚,它将按照它的全球战略部署,直接和间接地在这个欧洲侧翼制造事端,实行扩张。里根当总统后,将继续加强美在中东的两个战略支柱——以色列和埃及的地位,同时将增加它在这地区的军事存在,争取改善同阿拉伯“温和”国家的关系。叙利亚等将更孤立。但“温和”国家对它们不会做绝。“温和”国家同埃及由于在抗苏目标上有一致性,可能在新的一年有某种接近。难的是巴勒斯坦问题:美不会对以色列施加大的压力,里根也不会置埃及于不顾,轻易改变戴维营模式。而继续戴维营谈判就不易改善同阿拉伯“温和”国家关系。目前,西欧在酝酿谈判具体方案。看来谈判还得拖一阵子,待各方摸底、磋商,条件到一定程度成熟时,才会有新的进展。不过,里根、埃及在声言要维持戴维营进程同时,也都表示过可以有某种修改。到以色列工党上台,局面可能有变化,但离巴勒斯坦问题得到公正、全面地解决还将很遥远。(陈佩明寄自开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