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东南亚四国出口加工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12-28

    从菲律宾的加工区情况看,最主要的考虑还是解决就业问题,其次也想引进一些外国技术培训技术工人,第三是增加一些外汇收入
    中国出口加工区考察组,最近先后访问了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四国。考察组的同志向记者谈了这次考察中的见闻及他们的初步想法。
    考察组的同志认为,这四个国家对加工区的作法虽然不完全一样(例如马、菲称为出口加工区,避免了原来自由贸易区的叫法,斯里兰卡仍称自由贸易区,新加坡因本身是一个自由港,在裕廊地区建立了工业区),规模和技术水平也不相同(新加坡技术水平最高,马、菲居中,斯里兰卡较低),但也有一些共同点。
    首先,这些国家对加工区都较重视。菲律宾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直接由马科斯总统解决重大问题,只是在已形成了一套制度之后,才划归工业部领导。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国的领导人对加工区的问题也都亲自过问。这些国家加工区的管理机构都有单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菲律宾的管委会就有各个部门(包括财政部、银行、海关等)的负责人参加。它下面的办公室也有各个部门的代表。这样,遇到问题可以马上解决,不需往返周转,拖延时日,使外商感到比在区外建厂方便,乐于投资。过去,一个工厂如果要在马尼拉修建,运进设备、原料,要事先申请、报关、检查;产品外运也要检查,手续繁多。而在加工区,只要两道手续就行了。在区外设厂遇到交通运输、水电供应等问题,都要自己求神拜庙,一一解决;而在加工区,只要找管委会一家即可。加工区还提供了其他一些便利和优惠条件,使加工区内的工厂发展很快。从1977年以来,菲律宾巴丹出口加工区的产值每年平均增加10%左右。
    这些加工区也都有一套详尽的规章制度,例如电费最初收多少,过一段时期增加若干,都有详细的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半熟练工、熟练工的工资,也规定得很具体。
    从菲律宾的加工区情况看,最主要的考虑还是解决就业问题。除已办起的巴丹、麦丹、碧瑶三个加工区外,菲方又决定在十二个点建立加工区,也是为了给不同地区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其次,也想引进一些外国技术,培训技术工人。实际上加工区的一些厂技术水平并不高,例如集成电路就是从美国运来的,只是在这里进行焊接,有的产品仍需去外国安装。第三,增加一些外汇收入,也是办加工区的考虑之一。外国公司在这里办厂所付的厂房租费、水电费、运输费以及给工人的工资等,均需拿外汇换所在国货币。
    除了以上的好处以外,一些国家为了办好加工区,还拿出了一定的投资。菲律宾的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在1978、1979年都有赤字,1978年是一百多万比索,1979年是八十万比索,需要由政府津贴。今年,由于基建工程投资比过去少,可能会有赢余。菲方认为,用于加工区的投资有两种,一种是赢利性的,如修建标准厂房等,出租后即可陆续收回;另一种则无法直接收回,如修建道路、港口等。国家在一定时期拿出一部分投资,还是必要的。新加坡为了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满足工厂的需要,还专门拨出经费成立培训中心。
    对加工区前景的看法,这些国家也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的总的形势下,加工区不易有较大发展;另一种则认为当地劳动力便宜,加工区工厂的产品有竞争力,还是会吸引不少人来这里开厂,因之比较乐观。菲律宾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主席持后一种看法。
    菲律宾的巴丹加工区三面靠山,一面临海,是一个天然的小盆地,基本上与外界隔绝,区内有自己的医院、商店、学校,甚至修建了教堂。
    东南亚各国的出口加工区都自有港口、高速公路或机场。
    这些国家中的新加坡、菲律宾工人虽都有较好的外文基础,但他们在培训工人方面仍花了不少力量。新加坡虽成立了培养中心,花了较大投资,但外厂仍说工人的技术水平不够高,记忆能力赶不上欧洲工人。
    看来,加工区能否较快发展,关键问题是国家采取什么态度。这些国家都采取了比较坚决的措施,从国家领导人到各个部门都很重视。(张结寄自马尼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