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瑞典日报》谈我经济改革的文章:《邓的长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11-05

    说中国在经济上正涌现出一些新现象;中国领导人坚信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
    【瑞典《瑞典日报》10月5日刊登贡纳尔·菲尔塞特的一篇文章】题:邓的长征(原编者按:革命狂热已在中国绝迹。新中国的建设将靠努力工作和利润的效力,而毛的红小书已不再起什么作用了。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弃旧图新的路口。一旦中国领导人试图把资本主义的经营方法结合进共产党的计划经济,一场大规模的经济试验便将展开。中国的强有力人物邓小平已经为中国制定出了前进的路线。刚刚结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又最后确定了中国新长征的路线。中国不久就将开始审判包括江青在内的激进派四人帮。
    另外,中国还将给那些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盛极一时的思想下最后的定义。)
    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开始了一次新的长征,其目标则是:在2000年之前实现现代化。
    没有哪条前进的道路是没有危险的,但是对当前的中国领导人来说是不存在着后退之路的,他们非常愿意学习西方国家的经验。
    现在,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中国的新道路将通向何方。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我们目前所认识的这个中国是可以发生根本的变化的。
    最近,中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出了运用利润、经济鼓励、市场力量和竞争等手段的号召。
    人们立刻对号召作出了响应。
    商店里出现了一阵自发的购买浪潮。在百货公司里,一些商品很快就会销售一空,尤其是手表、录音机、电扇,还有日本造和中国造的电视机这些奢侈品更畅销。
    一位年轻人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前评论道:“人们相信的是较美好的生活、较高的奖金和较多的钱。他们已不再担心把积蓄下来的钱花掉。”
    看来,盒式录音机是年轻人所追求的东西,但是,人们还想有色彩较为丰富的服装、太阳眼镜、廉价的电子吉他和不仅仅局限于书籍和报刊的洋货。
    商业广告肯定也在造成当今中国年轻人追求物质享受更甚于追求革命理想方面起了促进作用。广告在过去的一年里征服了中国——不只是通过电视,中国和外国的公司都在用日本手表和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雪花膏等各种各样商品引诱着电视观众们。
    北京大街两旁的大广告牌越来越多,霓虹灯广告也越来越普遍。
    中国政府想试图把一些经过很大考验的资本主义东西结合进共产党的计划经济。
    个人积极性将受到鼓励,各工厂之间将展开竞争。
    人们将评价各经济领域里的工作,无论它们是否赢利。迄今为止,中国衡量企业的标准是看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但对成本或质量却是不考虑的。
    邓小平说,大型的集体化农业生产是不实际的。
    目前,他们很可能在致力于推行较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单位。
    当前,中国似乎在经济方面正涌现出一些新的现象。它在准备重新公布有关竞争和供求等方面经济法的同时,还实行了直接的税收制,这可是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遭。
    一位有经验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说:“中国人是满意的,因为他们现在得到的东西要比过去所得到的多,但是他们也是不满意的,因为他们还想得到更多的东西。”
    西方的经济学家们认为,这种新的改革政策可以使中国的经济有所增长,但是他们也提出了一些疑问:北京的领导人是否能放手利用市场的力量来使各项改革措施真正具有效力?数百万几乎一点专业知识也没有的官僚们是否将真能贯彻执行改革计划?象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过剩的落后农业国将怎样负担现代化的费用呢?
    无论北京的领导人将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他们都将坚信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但是,是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化呢?其速度是怎样的呢?以及为现代化将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中国人已经提出了这些问题。现代化的进程不可能使一般的中国人都能拥有一辆小汽车,所有的家庭也不是都能买得起彩色电视机。但有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在这个福利平均的国家里,人们的生产水平将能因此而有所提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