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美《新闻周刊》评北京京剧团在美演出《中国式的歌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9-28

    【美国《新闻周刊》8月25日评论】题:中国式“歌剧”
    上周,纽约最五光十色的盛会不是民主党代表大会,而是传奇般的北京歌剧——京剧的开幕演出。以那天晚上在大都会歌剧院的使人眼花缭乱——虽然有时也使人莫名其妙——的壮观的表演为开端,北京京剧团在美国十个城市作三个月的巡回演出。北京京剧团演的根本不是歌剧——至少不是西方人所说的歌剧。它是歌唱、舞蹈、粗放的滑稽、杂技和模拟动作的结合,是马戏、狂欢节、音乐喜剧三合一的杰作。台上是华丽的服装,鲜艳奇特的化装以及使用假嗓子的歌唱和在西方人听来声调奇特的乐器,其中一种就是二胡。最精彩的是惊人的奇技表演,演员连续空翻令人瞠目咋舌,说是看空中演出是毫不夸大的。
    《十八罗汉斗悟空》是一出有趣的神怪剧。《三岔口》是一出从精密的时间配合引出喜剧效果的杰作,是这个剧团的保留剧目。又喜又羞:如果你喜欢比较细腻的戏的话,可看《拾玉镯》。这出戏节奏慢,但是动作优美,描写一个腼腆的少女同一个漂亮的书生的恋爱。剧团里著名的女演员赵燕侠扮演这个少女,从闪闪发光的头饰到精美的带穗绣花鞋,都刻划出了这位少女又羞又喜的心情。
    美国人看到的演出与在中国看到的不完全一样。为了适合美国人的胃口,中国人把大部分剧目大大缩短了。他们还把唱段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因为西方人可能根本听不惯京剧的唱法。复杂的规则:即使如此,京剧也未必符合每个人的胃口。震耳欲聋的锣鼓声,缺少旋律和非现实中所见的动作,每个动作每次都必须做得一模一样——这些在中国人看来是天经地义,但是,缺乏这种文化熏陶,也不能理解这种复杂的姿态、动作规则的美国人也许简直一窍不通,莫名其妙。
    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是对每个人都有吸引力的:猴王的快活、傲慢、蔑视神明;紧张而又优美如舞蹈的武打;使人兴高采烈的特技,满台长矛飞舞。《雁荡山》戏里演员的特技动作使人混身紧张,许多人腾空连翻筋斗,翻腾跳跃,还一个接一个地翻过一道六.五英尺高的墙。最后,演员们按习惯向观众鼓掌谢幕。对这一点,西方的演出公司会有什么想法呢?
    【美《华尔街日报》8月14日刊登罗森沃德的文章】题:一种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在美国巡回演出
    京剧是一种表演戏剧,极为精彩的是它能通过一个主角把独具风格的故事和作品以艺术形式表演出来。
    中国京剧团上演的第一个节目是《十八罗汉斗悟空》。孙悟空是一个极佳的丑角。也许那些对话和动作对于一些理解中国传统戏剧的人来说具有深刻的意思。但是猴王的滑稽动作、他同追赶他的人进行的卓越战斗和最后取得的胜利同滑稽喜剧有大量的相似之处,即使他们穿的是华丽的中国服装。在节奏不断变化的,常常是单调的打击乐发出的刺耳声中,孙悟空用他的棒子作武器,以他的力量和机动灵活性征服了敌手和观众。每当一次较量结束时他总是带着极为调皮的微笑。在这出戏中孙悟空和折磨他的人的一些唱段、许多卓越的表演动作和技艺融为一体。
    比较难懂的是《拾玉镯》——一个很短的爱情故事。这出戏不和谐的音乐对西方人来说是古怪的和令人不快的,这方面的问题比在《十八罗汉斗悟空》的戏中还要突出。这段戏的作派有它极为独特的风格,戏中女子的姿态和轻盈的步子相当深刻地反映了京剧的传统和东方女性的特点。但是演员动作缓慢深奥难懂。
    最后一出戏是《雁荡山》。这出戏充满了恰到好处的翻筋斗和交战的场面。这些场面是老一套的也是丰富多采和扣人心弦的。
    观看京剧演出的观众应该准备经受一种完全新的经历,因为这种经历不访问中国是不会碰到的。
    由于文化革命的后果,这种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被禁止了11年,在1977年恢复了这种形式而且去年开设了一个新剧院。
    观众当中许多中国血统的美国人适时的鼓掌和脸上的笑容充分证明这个剧团是深受欢迎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