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苏联的家庭、婚姻与人口问题(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9-27

    【本刊讯】莫斯科消息:题:苏联的家庭、婚姻与人口问题(一)苏联现代家庭的规模与构成
    近十几年来,苏联的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围绕着“家庭”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一些范围较广的调查。他们初步了解了包括苏联的家庭规模、构成等在内的一些情况,为苏当局制订社会和人口发展及居民主宅建设规划提供了一些基本数字。现代苏联家庭的规模根据苏1979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最后数字,苏全国共有6,630万个家庭,平均每个家庭为3.5人,其中城市居民家庭为3.3人,农村居民家庭为3.8人。
    与卫国战争前,即三十年代末期相比,目前苏联家庭的平均规模明显缩小了。与上一次全苏人口普查(1970年)时的情况相比,家庭平均规模缩小的速度也相当可观。1939年时,全苏平均每个家庭为4.1人,其中城市居民家庭为3.6人,农村居民家庭为4.3人。到1970年,全苏平均的家庭人数降至3.7人,其中城市居民家庭降为3.5人,农村居民家庭降为4.0人。从1939年到1970年的31年期间,全苏家庭平均人数减少0.4人,即减少将近10%,其中农村家庭减少了0.3人,而城市居民家庭只减少0.1人,即不到3%。
    鉴于从1939年至1970年这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苏城市居民家庭的平均人数基本稳定在3.5人这个水平上,而明显减少的只是农村居民家庭,苏一些学者曾估计,城市居民家庭的平均人数可能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然而,情况表明,上述估计过于乐观。从1970年到1979年,苏家庭平均人数减少了0.2人。除农村居民家庭的平均人数继续减少,由4人减至3.8人外,一度稳定的城市家庭平均人数也开始明显减少,由3.5人减至3.3人,就是说,1970—1979年10年间城市居民家庭规模缩小的幅度,比1939—1970年的31年的缩小幅度还要大。
    家庭平均规模的大小很能说明整个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例如,苏1939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2‰时,家庭平均人数为4.1人;1970年的人口增长率降为9.2‰时,家庭平均人数为3.7人;1979年的人口增长率进一步降至8.2‰,家庭平均人数为3.5人。
    由于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苏欧洲部分与中亚地区间的家庭平均人数差别是很大的。欧洲部分的7个加盟共和国的家庭平均人数从3.1至3.4人不等,均低于全苏平均水平。而中亚地区的土库曼、塔吉克、乌兹别克和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4个共和国的家庭平均人数则分别高达5.1—5.7人,大大超过全苏家庭平均人数。
    在全苏目前的6,630万个家庭里,两口之家占29.7%,3口之家占28.8%,4口之家占23.0%,5口之家占9.5%,6口之家占4.1%,7口以上之家占4.9%。
    这里,把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与中亚的塔吉克作一比较。在爱沙尼亚,两口之家占家庭总数的36.8%,而在塔吉克仅占13%;3口之家在爱沙尼亚占30.7%而在塔吉克仅为14.1%,6口之家在爱沙尼亚仅占1.8%,而在塔吉克为10.4%,7口以上之家在爱沙尼亚不到1%,而在塔吉克则高达35.5%。苏联家庭的构成如果按照家庭构成的不同情况分类,那么苏联的现代家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简单型家庭(有一对夫妇,有或无子女,有或无夫妇任何一方的双亲之一)、复杂型家庭(有两对以上夫妇,有或无子女,有或无其它亲属)和不完全型(只有母亲或者只有父亲与其子女共同生活,有或无户主的双亲之一)。
    生产工业化和社会都市化的进程,使得一度曾相当普遍的复杂型家庭失去了存在的客观必要,而逐渐为简单型家庭所取代。目前,苏绝大多数家庭是简单型家庭。复杂型家庭在城市里为3.8%,在农村里为3.7%。而离婚率的增高和大批单身妇女的存在则使不完全型家庭大量增加。根据七十年代初的统计,苏全国家庭总数的15%是不完全型家庭,其中城市为15.2%,农村为14.5%。
    简单型家庭在全苏的家庭总数中占绝大多数,在所有15个加盟共和国里也是如此。其中比例最大的是立陶宛,在城市家庭里占82.1%,在农村家庭里占83.2%。
    复杂型家庭在各加盟共和国的家庭总数中所占比例都是不大的。比较而言,在中亚地区,这一比例略高些,但也不超过10%;而在波罗的海沿岸各共和国及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比例低一些(如爱沙尼亚在城市中占1.4%,在农村中仅占0.6%),但也没有完全消失。
    不完全型家庭在苏全国达到16%以上,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基本原因是离婚率过高和在社会中存在大量未婚妇女造成的。
    六十年代中期起,苏联的离婚率直线上升,到目前达34%,在欧洲部分的一些大中城市里已达到50%以上。离婚后,一半以上的人不愿再婚,这就造成了大量的不完全型家庭(调查表明,不完全型家庭大多数是由母亲与孩子,而不是由父亲与孩子组成的。)此外,苏社会中女多男少,致使1,000多万妇女因此无法找到男人组成家庭。
    苏社会学家的调查说明,这些妇女中的相当多数,寻找机会与有妇之夫或其它未婚、单身男人同居,生了小孩后由自己抚养。(二)苏联人口中“女多男少”
    现象的由来和弊端
    来到莫斯科的人,到繁华的加里宁大街走上一趟,到《俄罗斯》电影院去看一场电影,会有一个“发现”:这里的女人明显多于男人。在苏联,女多男少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给苏联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后果。“女多男少”是战争带来的后果“女多男少”并非苏联社会中的固有现象。而是战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十月革命前的1913年,俄国人口中男女数字比例是基本平衡的(男性占人口总数49.7%,女性占50.3%)。十月革命后连绵不断的国内战争使苏俄人口死亡率剧增,在军队中参加作战行动的男人更是首当其冲。到1922年时,苏人口总数为13,600万(比1913年减少2300万),其中男性占47.7%,女性占52.3%,男女之间的数量平衡被打破了。这个比例数字一直保持到1940年。历时4年的卫国战争使苏联损失人口2,000万,更进一步加剧了男女比例的不平衡。1951年,苏人口总数为18,100万(比1940年时少1,300万人),其中男性占44%,而女性的比例高达56%。
    从战后的1946年起,男女比例严重不平衡的现象开始逐步有所缓和。从1951年到1960年的10年时间里,男性在人口中的比例数字只增加了1.2%,即由1951年的占总人口44%增加到1960年的占总人口的45.2%。
    六十年代以来至今20年时间里,男性和女性在人口中的比例分别以每年0.05%的速度增加和减少。与20年前相比,男女比例失调现象有所减轻。根据1979年的人口统计数字,在苏目前的26,200万人口中,男性为12,200万,占46.6%,女性为14,000万,占53.4%。女性仍比男性多1,780万。1979年的统计材料又说,目前,苏人口中年龄在50岁以下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已基本平衡。
    造成苏人口中男女数量不平衡的最根本因素是战争,但并不能说它是唯一的因素。苏许多学者的调查表明,在20—45岁这个年龄区间,男性的死亡率(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死亡)要比女性高3倍。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各种事故,疾病、酗酒等等。“女多男少”的弊端女多男少,这使相当数量的女人找不到男人,无法组成家庭,社会中产生了一大批女单身。(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