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4阅读
  • 0回复

日本《日刊工业新闻》报道:《20个国家利用钢铁炉渣实际情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8-31

    【日《日刊工业新闻》7月19日报道】题:20个国家利用钢铁炉渣的实际情况
    日本钢铁联盟炉渣资源化委员会,汇总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就钢铁炉渣的利用状况所进行调查的结果。从这20个国家的答复来看,所有高炉炉渣几乎都被有效利用,可是,炼钢炉渣在资源化方面进展迟缓,利用率约为65%。这项调查是在1978年10月的ECE钢铁委员会上决定编写《关于在钢铁业少量和无排出物的报告》时,按规定日本分担了“钢铁炉渣的利用”项目的调查工作,所以钢铁联盟在通产省的要求下进行了这项调查。关于钢铁炉渣的利用状况是通过ECE事务局,根据调查的20个国家的资料写出调查报告的。在波兰、葡萄牙、澳大利亚、美国、苏联、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土耳其、瑞典、芬兰、奥地利、荷兰、卢森堡、比利时、法国、西德、日本等20个国家里,已被利用的高炉炉渣共计136,520,500吨,炼钢炉渣共计41,325,700吨。现在已经清楚地了解到,高炉炉渣的大部分已被灵活地加以运用,而炼钢炉渣在很多资源化方面进展迟缓。各国国情不同,高炉炉渣使用也是各种各样的,1979年筑路用大体为50%,制水泥用为30%,混凝土用为8%,肥料用为1%。特别是最近用于混凝土方面数字的增长更加明显。日本的情况接近20个国家的平均数,筑路用大体为50%,水泥用为25%,混凝土用为13%,肥料用为8%。
    1979年炼钢炉渣的用途和高炉炉渣的利用情况相同,筑路用大体为50%,其次是肥料用为15%,水泥用为3%。日本的情况是筑路用约为10%,比美国、苏联、西德都低;水泥用为6%,比其他国家都多。但是,我国在其他方面利用(人造陆地、填平地用等)的比例为60%以上,比西德(15%)、美国(10%)、苏联(0)、法国(0)的比例都高,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广泛地开辟利用范围。
    在利用方面比较多的是筑路用、混凝土用、水泥用,各国也都在制定统一的使用规格和统一公共承认标准。例如,在筑路用方面,除了已写入1966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主要道路设计说明书以外,1973年以后,在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西德、美国已被公认。我国于1979年筑路用炉渣也已形成日本工业规格化。
    在水泥用方面,1960年在瑞典已批准在硅酸盐水泥里掺入炉渣10%。其他如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芬兰、法国、西德、美国、苏联、日本等国正在利用高炉粒状炉渣。
    特别是,在1972年澳大利亚就已同意在普通硅酸盐水泥里掺入粒状炉渣20——65%,在1974年,芬兰也同意在所谓高炉水泥中掺入高达80%的高炉炉渣。
    日本在1950年制定高炉水泥规格时同意掺入70%高炉炉渣,此外,在1979年修订硅酸盐水泥规格时批准可以掺入5%的高炉粒状炉渣。
    在混凝土用和肥料用方面,在1970年以后,各国也都进行统一规格和统一公共承认标准。
    现在利用的大部分只限于用来代替砂砾和砂,可以说不一定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异的特性。为此,在考虑今后资源化方向的时候,在高炉炉渣方面,应该考虑用于价值较高的水泥和渣绵等,在炼钢炉渣方面,在研究开发减少炉渣发生量的操作方法的同时,有必要开发适应生成炉渣性质的用途,设法提高利用率。炉渣的有效利用关系到省能源和省资源问题,今后,必须更加努力积极地进行各国间的协作和情报交换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