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日报评即将召开的中国五届人大三次会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8-30

    【日本《日本经济新闻》8月27日社论】题:中国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走向变革的课题
    发展中的经济社会,在要把走向现代化的努力纳入轨道的时候,以实行产业经济的效率化和政治社会的民主化为前提,首先需要通过振兴教育事业来培养人材,在这所有的整个工作中,整备和充实法律制度的工作是不可缺少的。所谓现代化,就是把决定意见的做法尽量公开,反复履行广泛参加和同意的程序,并且在这种格局中扎实地一点一点地提高普通国民的生活水平,而这种提高让任何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中国的现代化努力大概也不例外。在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方面已开始提出了现代化,但这两年来的步伐已扩大到政治、社会和文教等领域。在这种情况下,现行的第五届全国人民大会按宪法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因而表明已成为一种惯例。首先对这种做法要给予评价,因为这是现代化努力的健全的连续性的一个方面。
    这种恪守法律程序的做法之所以要大书特书,是因为它证实了过去中国决定意见的做法,也就是政治是如何在密室中被任意左右的,而且这种习性至今仍根深蒂固。
    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可以称为结构性素质的因素是计划经济的僵硬性和由此而产生的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迷信。也许应该这样说,关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上的顽固性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结构中,已同汉民族传统的官僚主义凝为一体了。
    1976年秋毛泽东主席去世及不久“排除四人帮”以后,认真解决混乱和重建秩序的中国,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了“全力投入现代化”的路线,并以此为出发点而致力于现代化。然而,这种素质本身基本上没有改变。必须指出,包括经济产业的效率化在内,从去年实行的“三年经济调整”仍然难以进展的最大原因就在这里。
    问题在于,中国共产党即使确定了现代化路线,其具体程序也不清楚,上下领导干部中不少人缺乏有关业务的经验和知识,因而对推进现代化没有信心,没有从不明确自己责任的状态中摆脱出来。
    目前,中国正处于变革的漩涡中。就是从靠个人威信和绝对领导维持的创业时代正在迎来鉴别其成绩的好坏而朝“开国现代化”发展的守成时代。
    大平前首相在国内外曾反复阐明:中国成为稳定的政治势力对亚洲太平洋的稳定是重要的,也关系到世界和平。日本要冷静地正视中国经受的考验,不惜提供苦言、助言与合作。
    【日本《朝日新闻》8月27日社论】这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认为是一次足以预测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民主”的趋势的会议。
    可以认为,在这次会议之前召开“民主协商会议”交换意见,也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向前迈进了一步。不过,中国的现代化也好,民主化也好,正处于试行阶段,仍然是明暗兼有。
    这次会议的焦点在于国家领导人的大幅度更迭。据说,华国锋总理根据“党、政分开”的原则将辞职而专任党的主席,赵紫阳常务副总理将晋升为其后任。在毛泽东时代党的主席和总理是由毛泽东和周恩来分担的,因此这种人事安排看来是理所当然的。
    中国预定在今年内召开的共产党代表大会,废除党领导人实际上的终身制。这是划时代的发展,目的是走向民主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