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合众社记者霍尔斯坦报道:外商希望中国澄清投资政策并制定出长期经济方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8-30

    【合众国际社香港8月20日电】(记者:威廉
    ·霍尔斯坦)外国实业家和贸易官员希望,中国在下周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能对它的投资政策予以澄清,并对它的长期经济方针作出某种暗示。
    即使是长期从事对华贸易的人也觉得,中国关于中外合营企业的条例中的缺陷,政府机构的重叠,有时甚至是相互竞争的状况以及北京将来的经济发展道路的捉摸不定的状况,使他们感到困惑。
    一位驻在香港的企业家、二十年来一直从事对华贸易的老手说:“中国人似乎还没有找到一套办法。他们让每一个人都各行其是,然后看谁做得最好。”“因此,我们不得不同各个不同的贸易公司和政府各部打交道,看来他们全都是颠来倒去的,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我们实在不知道我们是在同谁打交道。”
    自从中国1978年2月宣布“四个现代化”的政策以来,外国资本家在中国经营业务所依据的法律制度,其基础要比他们在其他国家所坚持要求的薄弱得多。
    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发现,中国人对外商在地皮的使用、税率、专利权的保护以及劳工章程等问题上的疑问,所作出的澄清还不够,不足以决定是否值得投资。
    一位驻北京的西方高级贸易官员说:“由于没有制定出这些方面的法律,大大地阻碍了同中国签订协议。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
    外国实业家们,特别是那些大公司的代表们所担心的是,他们现在如签订任何建立工厂的协议,都可能受到今后制定的法律的影响。
    迄今为止,已经达成协议的最重要的开办合营企业的协定,是瑞士电梯公司迅达股份有限公司和总部设在香港的怡和迅达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和北京建厂生产电梯的协定。
    这两家公司3月份举行了一次联合记者招待会,夸耀它们就这个1,200万美元的项目签署了最后协议,结果却发现,他们签署的根本不能算是最后的协议。中国方面提出重新谈判并坚持对协议作实质性的修改,结果耽搁了好几个月。
    香港的一些商人认为,中国人之所以在电梯协议上缩回去,原因之一是想使这一协议符合为了弥补一些法律缺陷而正在拟定的一套新条例。他们认为,迅达公司的协议可能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年会时将要宣布的法律提供了解的线索。
    目前尚不清楚如何向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和在合营企业工作的中国人征收个人所得税,但是,这同样是一个重要问题。驻在北京的这位贸易官员说,中国人还没有确定具体的税率,“他们正在谈论的税率是对每月收入在800元(500美元)以上的人征收幅度为5%至45%的个人所得税。”
    然而,外国实业家所关注的是中国在同迅达公司签订的协议中所作出的如下改变:他们说,合营企业除征纳所得税以外,还可能要征纳销售税、原料进口税、资产税和一系列其他税收。他们担心,这将对投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
    外国实业界人士期望得到澄清的另一个方面是专利权的问题,在把西方先进技术引入中国的交易中,专利权的问题是一个尤其敏感的问题。共产党的官方报纸《人民日报》六月份敦促迅速确立一种专利权制度,以便让那些因为害怕中国人无偿复制而不愿向中国输出最新技术的实业家们放心。
    从更大的范围讲,外国商人和贸易官员现在希望中国人代会,将能提供一些可以洞察中国今后10年的经济方针的情况。
    虽然中国的工业生产提高了,它同外国的贸易也在迅速扩大,但是许多分析家担心,这些成绩是在特殊情况下取得的,因此情况可能会发生逆转。
    外国商人希望看到中国能够确定一项五年或十年计划,以使在中国投资的气氛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