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玻璃精品美如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8-04

    【美国《读者文摘》文章】题:薄如蝉翼,玲珑脱俗玻璃精品美如诗
    在伦敦和米兰的拍卖中,最精致的现代玻璃制品叫价约2,000美元,玻璃古玩的价格更飞涨,每件高达15,000美元左右。世界各地博物馆把古今玻璃制品都当作艺术品展出。在高级百货公司里,这种货色陈列在最显眼的架上。
    这些以“婚礼杯”或“手帕”命名的花瓶、灯、酒杯及装饰品,是穆拉诺岛上玻璃品制造师傅的创作。艺术玻璃器皿古已驰名,本世纪初也很时兴,因为形状玲珑脱俗,颜色又清澈如海水,如深浅不同的苍穹和晨昏彩霞。
    建筑师马桑尼热心推动复兴威尼斯的玻璃工艺,他说:“玻璃工艺的价值,固然在于原料,但创作者的技巧更加重要。”把一铲沙化为一件优美的珍品,至少要经过6个人20小时的工作。
    意大利的玻璃制法和技术可追溯到中世纪,当时在威尼斯造了最早一批熔炉,熔沙以制玻璃(后来将这些熔炉迁往穆拉诺岛以免污染威尼斯)。
    每位玻璃品制造师傅都有一本“秘籍”,记载手艺诀窍——例如,不透明玻璃的成分内沙和氟的比例,或要放多少硝酸银才能使玻璃发出玉髓般的光泽。
    雅各博·巴洛维亚是巴洛维亚·托苏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家族经营玻璃业已达600年,他解释:“我们的书几乎是神圣的,家长只有在临死时才把书传给继承人。”雅各博的祖父艾科雷是最后承受这本书的人,今天这书算是件古董,但里面有无数配方。
    威尼斯玻璃工艺品有一段时期,几乎在欧洲市场绝迹,但在本世纪又蓬勃发展起来。而推动最力者为一位米兰律师维尼尼。1921年,他深为穆拉诺岛所吸引,便在那里定居,终其余生献身于玻璃制造工艺并促其发展。由于维尼尼的努力介绍,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建筑师才来参观意大利的玻璃制造工艺,皆极为赞赏。
    如今威尼斯已有3,000多人从事这个行业。1978年的销数达6,000万美元,70%的产品外销,大部分输往德国和美国。
    威尼斯的玻璃工艺前景看来似乎光明,但有个极大的隐忧:只有在工场才能学到这行业的秘诀,这些秘诀很可能随着老师傅退休而失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