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共同社记者自莫斯科报道:《没有市民参加的奥运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7-28

    【共同社莫斯科7月24日电】题:没有市民参加的奥运会(特派记者玉木)
    在莫斯科市内就奥林匹克运动会张贴的醒目的标语之一是“体育运动是人的交流的代名词”。
    越过体制和思想的差异,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在比赛的同时加深彼此的了解。在这以前的奥林匹克常常为此而提供适当的场所。可是,莫斯科奥运会是什么情况呢……。
    开幕式那天,通往列宁体育场的一切大街都在距体育场大约2公里以外被封锁了。
    一位中年妇女带着哭声诉说“我要去看望住在马路对面的朋友,请允许我通过吧”,警察却冷冰冰地不予理睬。
    不论在蒙特利尔还是慕尼黑,体育场周围是旅行者和当地居民进行联欢的场所。从“你是从哪里来的”、“情况怎样”这类的话开始,交换入场券或纪念章,到处交换关于买当地特产或住宿问题的消息。
    在莫斯科,进行这种交往的“友好的场地”却被为数众多的警察和士兵占领了,禁止无入场券的“闲人”进入。
    开幕式那天,体育场内观众达十万余人。最高25卢布的入场券在苏联国内打七折出售,但只限机关团体购买。不是当局器重的模范员工、要人的家属、亲戚或朋友,入场券是绝对弄不到手的。当地居民无法走近体育场,也买不到票,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展开“人的交流”呢?
    起着舞厅作用的餐厅实际上是外国客人专用。对于莫斯科人,以“没有空座位”为理由一律拒之门外。对于爱向人要口香糖的孩子们,都以提前放暑假组织少先队夏令营的方式轰走了,对于酗酒者和有不法行为的青少年,在会前都已毫不宽待地送往西伯利亚。货物都拨给了运动员住地和餐厅,市内商店已多日不见肉类、水果和蔬菜。
    “奥林匹克?但愿它早点结束。”四十来岁的白领职员这样叹息,是理所当然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