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共同社报道:《已故刘少奇因现代化而重见天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3-04

    【共同社东京二月二十九日电】(题:已故刘少奇因现代化而重见天日,相隔十二年正式恢复名誉)
    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相隔十二年之后,正式地恢复了名誉。他曾背着“中国的赫鲁晓夫”、“走资派头子”的恶名被赶下权力宝座,在失意的处境下离开了人世。在前党主席毛泽东死后三年半,历史重又向故人刘少奇微笑了。
    刘少奇一八九八年生于湖南宁乡的农民家庭,与毛泽东的故乡湖南韶山仅有一山之隔。比毛泽东小五岁的刘少奇在毛之后考入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开始了同乡的同学生活。然而,刘少奇投身到城市劳工运动之中,毛泽东则全力从事农民运动。
    刘少奇在一九二一年共产党成立不久即成为党员,立即到江西安源煤矿,领导工人罢工成功。他作为罢工运动的领导者,声名大震。而且,他组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成为上海罢工的核心力量,引起了国际上的注目。
    蒋介石发动一九二七年的反共政变后,刘少奇那时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留学,从苏联归国后,潜入国民党统治的城市继续从事地下工作。这样,刘少奇以城市为舞台创建了党组织的基础,掌握了卓越的组织能力。
    刘少奇的代表作《论共产党员修养》阐述了党在党员组织中应该如何行动,曾经是全体党员的必读书。
    刘少奇发挥了他的独特风格,在协助确立毛泽东在党内领导权的同时,作为中国革命的两轮之一而活跃,得到承认,登上了总工会名誉主席(一九四八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一九四九年)、国家主席(一九五九年)和毛主席接班人的地位。
    一九五六年的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刘少奇作了政治报告,认为中国的阶级斗争基本上结束,强调了经济建设。另外,在组织上摒弃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制度等,确立了所谓的“八大体制”。
    另外,刘少奇认为撤销彭德怀国防部长职务是过火了,在困难时期(一九五九年——一九六二年),实行了“三自一包政策”(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制)等调整政策,抓了重建经济。
    刘在一九六八年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受到了“永远开除、撤销一切职务”的处分。据说在自身受到批判的四面楚歌状态下,一九六九年停止了呼吸。
    一九七六年毛和前总理周恩来相继逝世,“四人帮”下台后,中国再次发生大的变化。以现代化为目标的五十年代的稳健的经济路线得以复活,另外,在文革中被清洗的领导干部几乎全部恢复原职,刘少奇曾倾注了心血的“八大体制”在人事、政策、机构方面基本上得到复活。
    在这个意义上,恢复刘少奇的名誉,可以说是时代的潮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