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法报文章:《南极:冰冻的炸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3-02

    说许多国家为开发南极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如果人们到处为所欲为的话,南冰洋会成为地球上的一个热点
    【法国《快报》一月十九日文章】作者:弗·莫尼埃
    早在一七七三年,英国的一位船长库克遥望着南极,在航海手记中写道:“即使那里有陆地的话,也是块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大陆。”当时他不屑于驶向彼岸插上大不列颠的国旗。两个世纪以后的今天,美国人大概会无限惋惜地说:现在南极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后一个黄金之国。坚冰覆盖的这块大陆的面积超过印度和中国的总和。在其周围的冰块下面则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石油、矿砂和鱼类。
    目前,有十三个国家根据五九年签署的一项为期三十年的条约瓜分着南极。七九年十二月,十三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据官方的说法,会议是为了庆祝该条约签署二十周年。但是,经过三周的秘密会议,这些国家的外交官和专家们对南极进行了空前的巨大交易。他们对捕鱼权、开发区域和势力范围进行了一场唇枪舌剑的讨价还价。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很有图穷而匕首见之势。
    谁也没料到实业家和商人的时代竟来得如此之快。最后发现的这块大陆的四分之三尚待认识。在库克船长航行到纬度六十度附近水域之前,法国的布维特和凯尔盖朗曾登上过这里的一些岛屿。这就是布维特岛和凯尔盖朗岛。不久以后,地质勘探人员开始为各自的政府划地为界。对此无人提出异议;因为大家对这片冰川毫无兴趣。
    半个世纪之后,南极成为科学之大陆。物理学家、冰河学家、气候学家接踵而至。
    一九五八年后这里就长期有人居住。但只不过是个微型世界:四十个研究站,冬天有七百五十人,夏天有二千人。这对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
    但是,科学家们根据简单的推理,断定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镍、铀乃至金矿。
    当五九年冷战处于高潮时期,没有人想到冰下的宝库。同年签署的上述条约更多地是把这块大陆当作和平与科学的场所。签字国的研究人员可以在任何地方建立自己的科学研究站。不存在边界问题。
    过了没有多久,南极的十三国主顾中,有七个国家提出了对某一地区的主权要求。它们按照本国探险人员足迹所到之处在地图上划个三角作为标界。其中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和南美人要求享有比别人更多的权利,理由是近水楼台,相反,法国、英国和挪威则宣称它们在南极是捷足先登。英国、智利和阿根廷则提出要利益均等。苏联、美国和日本要求活动或定居应完全自由。
    五九年以前,军鞋声险些划破南极的寂静:英国人和阿根廷人在一些岛屿上展开游击活动,他们分别给这些岛屿命名。英国人命名的奥尔卡德岛就是阿根廷所称呼的马尔维纳斯岛。俄国人和美国人几乎在大陆本土动武。五九年的互不侵犯条约总算平息了这些争斗。但条约却没有明确规定如何开发这里的财富。
    此外,这里的捕鱼业也吸引着地缘政治大鱼。生物学家的报告证实,南极水域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渔业。于是捕鱼爱好者便纷纷到南冰洋捕捞这里特有的黄金:小虾。据估计,这里的小虾有若干亿吨。尽管对此生物的研究还十分不足,俄、日、波、德的渔船早已争先恐后地来进行所谓《实验》捕鱼。这种滑稽的实验使他们在七七年捕到十万吨小虾,七八年二十万吨,去年则是三十万吨。
    捕虾尚且如此狂热,一旦石油蕴藏得到证实,情形又该怎样呢?为抑制人们的这种狂热,美国代表宗贝尔治在关于南极的一次会议上发言说:“所谓找到石油的希望更多的是根据揣测而并非事实”。然而,美国实验船《格罗马尔·查兰吉尔》号曾在罗斯水域打过四七○公尺深的四个洞,找到了乙烷、乙烯和沼气,而这正是石油的预兆。他们又小心翼翼地把洞堵塞了:因为尚未爆发真正的能源危机。
    七三年美国的地质机构公布的报告称,在南极的三个地方蕴藏着一五○亿桶石油。另一份报告则说有四五○亿桶。而预言专家们则提出二千亿桶的数字。
    为此,日本人刚刚派遣一艘专门船只去进行为期三年的研究工作。大部分石油公司都在申请研究许可证,尽管它们强调这种开发会遇到巨大困难。人们的一致看法是:在短暂的两个月夏季里,从五百到一千公尺的深度开采出石油并把它输送到距离几万公里的地方,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这部分石油属于谁呢?由于没有明确的规章可循,人人都说:“这是我的!”叫得最响的还是澳大利亚、英国和新西兰。
    世界海洋法会议规定南极是《人类共同的遗产》。秘鲁代表则主张把这个问题提交给下届联合国大会辩论。这样对富国俱乐部将是灾难。因为它们二十年来一直在绝密地举行会议,也从未把它们的争吵外扬。十三国为了不被人看作是一个利己集团,已就需要作出的牺牲列出了清单。
    如果只涉及经济利益,所有的国际条约都将成为一纸空文。然而五九年的条约对俄国人和美国人来说都是东西方平衡的一个基本因素。实际上旨在保障这个地区的中立化。在关于南极的历届会议上,美国代表团里都有五角大楼的大员。苏联代表团的情况也别无二致。《缓和》的结束是否会打破这种平衡呢?如果人们能到处为所欲为的话,南冰洋也会成为地球上的一个热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