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新加坡《南洋商报》文章:《中国米在东盟市场之重要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2-25

    【新加坡《南洋商报》一月十七日文章】(题:《中国米在东盟市场之重要性》,作者:新加坡大学经济系高级讲师黄明翰)
    长久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大米生产国,每年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在七十年代期间,中国也崛起为世界数一数二的产米国,出口量几占全球大米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到了最近几年,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大米输出国。中国出口的大部份大米,都输往消费大米的东南亚。
    中国的大米出口贸易,通常具有二大特点:首先,中国履行跟别国缔结的协定,每年都输出一些数量的大米到贸易伙伴国,例如:根据跟斯里兰卡签订的橡胶与大米交换协定,中国供米给斯里兰卡这个长期的通商伙伴国,即是显著的例证。
    其余的大米,则运往“自由”市场,主要购买者是东南亚国家和香港。近年来,中国可供外销到这些“自由”市场的大米出口量,逐年增加,预料今后也将如此。事实上,近年来,大米跟石油,皆成为中国运销东盟国家的最主要产品。
    东盟国家向中国或其它国家增购大米的经济影响颇明显。
    不过,中国外销大米至东盟个别国家的非经济意义,似乎更引人兴趣。因为中国跟东盟缔结全面经济关系的支柱,全靠数种产品,而大米即为其中之一。但由于旧日冷战的遗祸,中国跟东盟建立经济关系的过程,一直跟政治因素纠缠不清。人们可预料得到的是,中国打进东盟大米市场,必引进新的政治因素,使得米业更趋于复杂化。东盟五国对华的大米贸易
    (一)印尼二十余年来,印尼大米一直歉收,故如今成为世界最大的大米进口国。一九六五年以前,印尼的最大米供国是缅甸和泰国,而中国则提供数量颇大的辅助米,到了一九七四年至七五年全球粮荒期间,由于平常的米供骤然减少,中国因而崛起为印尼的最大米供国。必须指出的是,印尼间接通过香港的中介商,向中国购米,当时印尼对华关系仍然冷淡,迄今,印尼尚未跟中国复交,因此,正值经济需求殷切之际,印尼可冲淡跟中国购米的政治意义。
    (二)马来西亚从米供的长期趋势来看,泰国素来是马来西亚的最大米供国,中国次之。一九七四年及七五年世界粮荒期间,由中国输入的大米,各增百分之七十二和百分之八十四,这等于说只要主要米供国的稻产惨跌,中国就成为可靠而有用的米供国。
    (三)菲律宾一九七二年和解姗姗来迟时,大米成为中菲两国首度交易的产品,并促成两国建交。一九七○年代初期,中国外销到菲律宾的产品,全是大米,没有别种产品,稍后才是大米和石油,如今仅剩石油。
    (四)新加坡这个城邦全靠外国米维生,六十年代的米供长期趋向,指出泰国和中国一直是新加坡的两大米供国,从中泰两国进口的大米,平均各占入口量的百分之五十和百分之二十五。近年来,暹米进口量逐渐增加,甚至夺占米市的优势,反映新加坡富裕的消费者,已养成喜购高级暹米的强烈偏好。
    (五)泰国由市场销量观之,泰国和中国显然是东盟大米市场的竞争者。撇开直接竞争不谈,双元市场模式似更合乎实况,即泰国是执米业牛耳之“领袖”。大米贸易最异常的事件,莫过于中国在一九七六年向泰国购米,协助泰国解决大米生产过剩难题,充份体现了大米出口国——中国的合作精神。中国米供应的重要性
    纵然是在寻常时期,中国只是随时应急的米供国,这也不能完全抹煞中国在本区大米市场的重要地位。倘若发生粮荒,中国可能再度跃为最大供应国,就像一九七四年和一九七五年粮荒期的往例。事实上,中国的大米产量和外销量,皆胜过泰国,故具较大的能力,可随时增售大米,应付东南亚市场的殷切需求。
    假设世界再度发生粮荒,中国米供可靠和可预测的程度又如何呢?从中国昔日米供行为之记载看,其行为实无懈可击。一九六○年代初期,即大跃进运动以后的期间,中国国内面临粮荒,中国却有办法仍然输出大米到东南亚。六十年代初期,中国跟马来西亚发生贸易纠纷,中国还是照常卖米给马来西亚,并未暂停卖米。上述事件皆为冷战时期的往事。近年来,即使中国印尼尚未恢复政治关系,中国依然愿意售米给印尼。粮荒发生时,中国原本可乘机攫取某些政治利益,然而中国可没这么做
    ——患难见真情,朋友有难而援之,方为挚友!中国没有运用“‘供粮势力”要胁进口国。由于没有一个余粮国真正独占世界粮食市场,故迄今尚无卖粮国有能力发挥所谓的供粮势力,尤其是从长远看来,缺粮国还是可轻易找到其它供应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