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说储安平在办“观察”时的思想决不左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57-07-07

    【本刊讯】香港亲蒋报纸“天文台”发表“怀念储安平”的文章,作者叫何雨文,他指出储安平在办“观察”杂志的时候,他的“思想决不左倾”。文章摘要如下:
    储安平的倔强性格,我想,可能由于他幼年生活的影响。
    安平自小即处处要强,决不让人,不畏强暴。在幼弱的心灵上,终不肯落后一分,自己勉励自己,自己也责备自己,直到如今,他依旧如此,并且愈来愈倔强,敢为陈涉吴广式的发难,成为历史的悲剧角色。
    由于安平这一次敢批中共的逆鳞,海外的老友,不仅知道他倔强的性格未改,并且也知道中共无论如何残暴,也压不住智识份子内心郁积的火焰,只要一有机会,它就要喷出来的。
    安平在学校里的成绩是不坏的,但,虽列前茅,终未获得第一,这是他愤愤不平的。他对功课很自负,对任何事情也都如此。他对于文学造诣亦深。然而他在文学的成就上,赶不上同班的穆时英、钱公侠、唐锡加、赵家壁四个人。这四个人都没有他用功,但天分都比他高,所以在文坛上,崛起得很快。他自承是徐志摩的得意门生,他的散文就是志摩式的浓得化不开的散文。然而志摩不喜欢他,志摩竭力捧场的是赵家壁和钱公侠。志摩不喜欢他的原因,可能为了他太倔强,不大随和,与什么人都合不来。他自己也感觉到志摩不喜欢他,他就少到上海西摩路志摩的寓所——那是新月派文人聚会之所。志摩飞机上摔死了,他却哭之甚哀,他的悲伤是超过赵家壁那一般靠志摩成家的同伴。
    他毕业那一年,正值九一八事变。他也跟着上海大队学生晋京请愿。在中央军校礼堂听蒋委员长训话。当时学生的请愿目的是要求出兵打日本。在上海,一路上都是非常激昂的。那些学运领导人更是表现得激烈。然而在听了训话之后,大家都不出声了。临散会时,突然有一个人站起来讲话,态度很从容,声调很高亢,博得全场学生的注意,连到军校职员和跟随蒋委员长的随从都很欣赏这个人。这个人就是储安平。
    安平毕业后,他在中央日报编副刊。他就在这时,准备留英专攻历史。他由于苦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英。他在英国攻历史兼政治,在牛津,照他说给烟斗熏了几年,熏得老成了。真的,他回国时,已减少了一点锋芒,学究气味很重,人更来得严肃。
    抗战胜利的时候,他一个人住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宿舍。他决心创办“观察”杂志。但他没有钱出创刊号。他只得回家,把家乡父亲遗给他的一百多亩良田变卖了,钱还是不够,幸而又得了光华后期同学夏建国的帮助,才能出刊。
    夏建国就做了观察的经理。实权完全操在他手里,那时夏建国已是共产党员。也许就是中共派他来和安平合作的。后来中共占领上海之后,夏建国就是伪公安局副局长,可见此人来头不小。在合作之初,安平是不知道的,他那时的思想决不左倾。在创办之际,他曾托我向党政方面取得谅解,然而上海党政当局当时就没有看得起这位穷书生,谁知给共产党利用,后来“观察”出足风头,也是意想不到的。
    安平在“观察”查封时,已在北平,后来就由香港转佳木斯,就正式倒在中共怀里。然而,他的倔强性格,始终不改。共产党也始终不放心他。一度把他贬到新疆。他回来之后,很用了些功夫来宣传新疆在中共统治之下的繁荣,得了李维汉的欣赏,安排在光明日报。那知道,他的倔强性格,又闯了一场大祸,结局如何,海外老友正在替他担心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