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美《纽约日报》文章:《中国舞台变化的标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10-30

    说北京的文化生活出现了自六六年文化革命以来从未有过的多采多姿局面,戏剧的变化显得尤其突出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九月二十三日发表约翰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舞台变化的标志》,摘译如下:
    近几个月来,北京的文化生活出现了自六六年文化革命以来从未有过的多采多姿局面。活动之多,包括在首都剧场经过挑选的观众面前拍摄鲍勃·霍普的特别电视节目,和电视播送布莱希特的话剧《伽利略传》,除此以外,还有许多传统的中国音乐,电影和大众喜爱的戏曲。戏剧的变化显得尤其突出。今年夏天在首都上演的两出话剧《茶馆》和《未来在召唤》是当前政府文艺政策转变的明证。前者通过北京一家茶馆的变迁,反映了本世纪前五十年中国的生活。后者反映了现政权为摆脱思想僵化而做的谨慎努力。
    在林彪和四人帮控制的十年中,中国的文化荡然无存,所有的娱乐形式一概遭到取缔,剩下的只有八个样板戏。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和“解放思想”,中国共产党从两个方面着手工作。一方面它恢复了那些成为文化革命牺牲品的作家和艺术家的名誉,重新出版他们的作品;另一方面它允许在文学艺术创作方面有更大的自由。
    《茶馆》是老舍的最为人们熟知的剧本之一。它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一八九八年的改良运动时期;一九一一到一九二六年的北洋军阀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民党统治时期。剧本揭露了旧社会的腐败和残酷。它以北京的一家茶馆为背景,这家茶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说是变化无定的中国社会的缩影。
    《茶馆》在这个时候重新上演多少带有一些讽刺意味,因为它不仅回顾了旧社会的苦难,而且也是新社会苦难的一面镜子。看着这部重新上演的作品,人们不禁会想,观众们,尤其是那些老一辈的人,将会怎样把他们自己在四人帮统治下的惨痛经历同剧中揭露的事情进行比较呢。
    《茶馆》突出的一点是,没有过去十年的电影和戏剧所特有的政治语言。对话是通俗的,幽默的,挖苦的,尖刻的。
    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这个话剧是它自己的剧场——首都剧场的保留剧目。《茶馆》自上演以来,首都剧场场场满座。
    明年某个时候,北京人艺将带着《茶馆》去西德访问。剧院同法国和英国大使馆的文化参赞,根据新近签订的文化协定,就出访这两个国家的事宜也作了初步讨论。导演夏淳先生还表示了访问美国的兴趣,并在积极地寻求这种可能性。
    《未来在召唤》涉及到了当前正在开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论,这是邓小平副总理在七八年五月提出来的思想,目的在于取得对现代化计划的支持。该剧攻击了共产党内和政府内的官僚主义和思想僵化,嘲弄了那些脱离实际的思想僵化的人。
    《未来在召唤》与《茶馆》不同,回响着当前的政治口号。但就在这些套语后面似乎有一种直接触动观众的激情在流动。剧中正直的语调提供了一种新的道德规范,使人感到,人们基本的社会准则,尽管在四人帮时期是如此匮乏,并没有被忘记。
    该剧使人感到兴趣的不单是因为它给了我们以某种启示,而且还因为它是在未经党的有关部门审查和正式批准的情况下准予演出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