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香港《信报》短评:《人力投资是四化的必备条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10-27

    说后进国在引进先进科技的同时,若不能适当地配合本身需要培养大量人才(人力投资)必然会导致先进科技的浪费
    【本刊讯】香港《信报》十月十八日刊登署名林行止的一篇短评,题为《人力投资是四化的必备条件》,摘要如下:
    今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联合得主之一的舒尔兹,早年前专攻农业经济,从对农业生产力的研究,舒尔兹慢慢将兴趣集中在人力投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方面的研究大有成果,竟使不少人只知道他研究人力投资为经济学开创新领域的贡献而忽略了他早期的成就。
    以我们的观点和兴趣看,舒尔兹最重要的作品为发表于一九六一年的《人力资本投资》,这篇二万字的论文被学界誉为“教育经济学”的先驱作品,它的发表奠定了“教育经济学”在经济学界的地位。
    《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后进国的经济开拓有许多富启示性的论点,我们认为它们对中国的现代化更具意义,比如,在论及“引进外资”时,舒尔兹写道:“来自国外的新增资金,通常是用来建造有形建筑物、设备和货仓,但人力却赶不上资本的增长,成为经济成长的瓶颈……。”如果我们将这段话与舒默克论中间性技术时的论点结合,就能轻易地得出结论——后进国在“引进外资”大兴土木和购买先进科技的同时,若不能适当地配合本身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人力投资”),必然会马上出现人力不足并导致先进科技的浪费。
    在本书最后一章最后一节里,舒尔兹对此有进一步的看法:“人力投资在后进国常常不受重视。这些国家的领袖和主管人员,都认为非人力资本才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大型炼钢厂才是工业化的象征。”
    他解释说,当后进国全力发展经济时,包括国际捐款、世界银行低息贷款、出入口银行提供的贷款等在内的外资不断涌入,但它们都投在直接的工农矿业生产与开发上面;由于后进国对这类先进科技的陌生,因此经济成长率必大受限制。舒尔兹写道:“要建立一个现代化农业和工业社会,大量的人力投资是必备的条件之一。”本书最后一段的几句话更发人猛省:“实实在在,我们(指美国)的经济体系,最明显独特的现象是人力资本的成长,如果没有它,大地一片艰苦,双手工作与贫穷处处可见……”。照舒尔兹的说法,中国若要克服“双手工作与贫穷”,加强“人力投资”是当务之急。
    事实上,如果我们研究西德及日本战后的“经济奇迹”,就会同意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的充分运用与改善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人力资源的改善,正需要透过教育才能令其效率与素质同步提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