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西《阿贝赛报》文章:《勃列日涅夫,最有权势的沙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10-26

原文提要:十月十六日,勃列日涅夫庆祝他上台十五周年。对他来说,下一步只剩取得名誉,因为他已经比任何一个前任都更牢固地掌握着政权并炫耀手中的权力。
    为保他卓有成效和长期执政的王冠,勃列日涅夫还想在一九八O年在莫斯科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时能继续位于国家之首。此后,他要做的就是物色一名接班人,以便在他死后继续有人登上新沙皇的宝座。
    【本刊讯】西班牙《阿贝赛报》十月十七日星期日增刊发表一篇文章,题为《勃列日涅夫,最有权势的沙皇》,摘译如下:
    苏联的疆域包括欧亚大陆的很大部分,如此辽阔的边界是老沙皇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它的面积为二千二百四十万二千二百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幅员最大的国家,人口占世界第三位。苏维埃政权是列宁缔造的,开始时高举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火炬,但是后来逐渐成了沙皇帝国的继承者。一九一七年,布尔什维克不打算建立一个军事强国,他们指责罗曼诺夫政权关押不同政见者。然而,今天的苏联已变成一个警察、官僚和军事化的国家。五百万人被监禁,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四百五十万人从军就充分表明了苏联政权的残忍性。
    勃列日涅夫已经巩固了同西方的缓和政策,并且树立了苏联领导人的形象,但是在国内,莫斯科的任何一名高级官员当突然被叫到“一号”办公室去的时候,无一不吓得两腿发抖。今天,最糟糕的是政治上的失宠。他不是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体面的隐退,并得到一幢舒适的住宅。
    勃列日涅夫是俄国革命后新阶级,即经理、技术员和专业人员阶级的象征。他也是一名实用主义者。一九六四年,他参与了策划推翻赫鲁晓夫的“宫廷政变”,因为他认为他先前的保护人经过国内和国际上的失败之后已“消耗殆尽”。
    十五年来,勃列日涅夫忠实地遵循克里姆林宫的治政准则,即“在夺取政权的时候必须强硬,而在维持政权的时候必须温和”。勃列日涅夫的另一手,就是不任命继承人,也不象赫鲁晓夫那样委派职权。因此,背着他耍“阴谋”的人都是为了寻求继承人的位置,而不是为了替代他。在对付这种“阴谋”的斗争中,勃列日涅夫成功地排挤了“三驾马车”中的伙伴:波德戈尔内和柯西金。后者仍保留“总理”职务恐怕是因为“他没有野心”,而且也因为勃列日涅夫非常热衷于搞国内和国际政治而想把“令人厌烦”的经济问题撩给部长会议主席。
    在莫斯科,也许世界上就这一个首都,权力和炫耀权力的人有着如此明显的倾轧。所以,勃列日涅夫从未放弃过苏联党、警察和军队的指挥权。为了监督整个国家的生活,尤其是党的“纯洁性”,克里姆林宫建立了类似纳粹德国秘密警
    察那样的最严密的控制机构:警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即克格勃。实际上,苏联的警察是由三部分组成:普通警察(有七百万名特务)、秘密警察或叫克格勃和志愿警察(有六百万名特务)。
    在苏联,除了党和警察以外,作为政权的第三种要素就是军队,它拥有四百五十万人和一个可以和美国相匹敌的核武库。
    所有这些指挥权都由勃列日涅夫独揽。在“克格勃”里,他安插了他的忠实盟友安德罗波夫;在军队里安插了办事效率很高的合作者格列奇科,此人在完成了对武装部队的现代化之后逝世了。
    虽然勃列日涅夫在新斯大林派和最自由派之间保持了平衡,但是如何控制党,却使他绞尽了脑汁。实际上,到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为止,即一场大难临头的风暴消失之前,他没有完全控制住党。作为对这次风暴的回击,他排挤了敌手并把忠于他的朋友拉进了政治局。
    至此,勃列日涅夫的权力未受到削弱(但忧虑也未消除)。虽然仍有摩擦,但苏共还是马克思主义“正统的”最高捍卫者。因而,勃列日涅夫还是全世界六百万党员至高无上的教皇。特别重要的是,苏共统治着十六个国家。
    莫斯科并非对所有的人都要求同样的忠诚。对东方盟国,要求它们绝对服从,而对西方各党,则给予更多的活动余地。但是,到后来确实连那些最信仰欧洲共产主义的领导人也不尊重苏联老大哥了。
    对所有那些政权组织的控制,说明克里姆林宫领导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牢固掌握自己的永久统治。这种占据权力安乐椅的欲望,使苏联变成一个老子党统治的国家。
    目前,苏联“一号”人物面临的问题是他的身体状况。一九七八年五月,当勃列日涅夫访问波恩的时候给人留下一种悲伤的形象,他由施密特总理和葛罗米柯外长扶着走路。在官方的随行人员中总有三辆配有医生的“奔驰”车,两辆带有血清和能做一切急救手术所需器械的救护车。传说他是得的癌症、血液循环方面的疾病和一长串可能发生的炎症。尽管官方未露出半点声色,但勃列日涅夫岌岌可危的身体却是十分明显的。
    勃列日涅夫是一个烟鬼,但他不得不扔掉雪茄烟;据说他还是个酒鬼,现在也只好戒酒。他再也没有力量能满足自己的僻好,即清晨开着他豪华的汽车在莫斯科郊外的高速公路上飞奔。比这更糟的是精神上的空虚。据某些受过他接见的人说,这对苏联的一号人物有很大影响。
    经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到一九八五年,苏联用新的导弹和其他武器的军事部署能使克里姆林宫敢冒任何风险。对于这种政策,多谋善断的基辛格曾经对欧洲的专家和政治家们说过:“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一个拥有明显军事优势的国家,不为自己对外政策的利益而较量一下实力。”
    人们经常回忆起沙皇彼德罗一世一七二五年在圣·彼德堡的遗嘱。这个有争议的文献是用下面的话作为结束语的:“能够也应该征服欧洲。”过去只有那些警觉性很高的人才谈论这一遗言;现在,谈起它只是说不久的将来这种遗言可能会兑现。在俄罗斯帝国的历史上,克里姆林宫从来未有过如此有纪律和如此强大的军团;也从未有过一个沙皇象勃列日涅夫这样有权势。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