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梁厚甫介绍美国一本新书:《重建美国人的梦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10-24

    【本刊讯】香港《明报》十月一日刊载该报特约记者粱厚甫的一篇美国航讯,介绍美国一本新书《重建美国人的梦想》,摘要转载如下:
    最近,QED书局出了一本新书,书名叫做《重建美国人的梦想》,作者是罗伯特·林格。这本书虽然出版仅仅三天,看来已具有非小说性的畅销书的态势。
    罗伯特·林格是一位以文笔流畅见称的作者,不是甚么政治学或者经济学上的专家与权威。这本书虽然有三百○三页,但其中的理路,用一千来字就可以完全介绍出来。
    (一)美国人的梦想是甚么呢?美国人的梦想是要求有一个名副其实的产业自由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前,美国确是一个产业自由的社会,而且有了成绩。民主党的罗斯福执政,引进了一些“社会民主主义”的立法,美国开始有了“社会安全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同时也脱离了金本位,而政府操纵了印刷纸币,即是放宽与收缩通货的大权。以此,美国并不是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半资本主义半社会主义的社会。
    (二)正因为如此,故政府的权力,大到无与伦比,实际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受着政府的干预。本来,罗斯福是民主党的总统,民主党下台,共和党上台,应该是人亡政息,但是,美国却不是如此。继杜鲁门做总统的是艾森豪威尔,艾森豪威尔在经济上的施政,对民主党完全是萧规曹随。继艾森豪威尔的又是民主党的肯尼迪与约翰逊,肯尼迪的“新边疆”,约翰逊的“大社会”,是罗斯福思想的翻版,并加以扩大。尼克松和福特起来,虽然是共和党的总统,但积重难返,吃的完全是民主党的剩余。卡特本来是一个两不象的总统,故其经济施政,动摇于两党之间。口头上是产业自由,施行的却是干涉政策,由于胆子还未够大,故对两方面都未走到了尽头。但人们已起了“领导无方”“优柔寡断”的印象。
    (三)美国实行“大政府主义”以后,在经济上所呈现的祸害是甚么呢?美国人口是二亿多一点,其中约有五千万人是老弱和贫困的,要靠“社会安全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的供养。约有五千万人是未及岁的,虽然不等政府供养,但实际也是成年人和有生产能力的人的负担,对未成年人的供养,已列入正规的家庭预算中,老百姓不以为苦,老百姓所感到困苦的,就是政府用租税的形式,把他们的收入,拿去百分之二十五至四十五,供养那些要靠“社会安全”和“社会福利”来生活的人。在这样租税制度之下,由工人而至资本家,都丧失了生产的劲儿。收入被拿去了百分之二十五的,大半是工人,而收入被拿去百分之四十五的,是资本家。资本家留下来作为“再生产”的资本,不少已走入了国库内边卡。因为这样,今天美国已呈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一般工厂的设备,比不上西欧和日本之新型,甚而比不上一些新兴国家(例如以色列和巴西)。
    (四)上面所称的祸害,还未到了极致,最大的祸害,就是美国已成为一个“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国家。美国的人口虽然不能说是太多,但美国的政府却以鼓励“不劳而获”来作为经济施政。一个年入不满五千元的生产者,也懂得算一下,如果自己一点工作都不做,而申请政府的“福利救济金”,实际所得比五千元的工资的还要好,为甚么不停手。这样的现象,就带来了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得到了救济金的人,尽量的去买东西,但生产额是萎缩了,这当然是造成通货膨胀的有力的原因。
    (五)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曾在报纸上刊登全版广告,平列了卡特、康纳利、布朗、里根、肯尼迪和福特六个可能是明年总统候选人的照片,而用大字写一个问题:“他们有甚么共同的地方?”下边的解释是:他们同样的主张“大政府”,同样的不肯信“产业自由”,同样的不是美国立国信念下的产品,换上一句话,六个都是一样的人。美国的人们花心思去竞选总统,那是白费气力自讨苦吃之事。
    以上就是这一本书的主要论点。这一个论点对不对呢?从美国的群众看来,这一个论点是对的。美国的群众用极端明显的事实把这种心情来加以说明,那就是,连年总统大选,一是投票的人数,愈来愈低,二是候选人票额的差距,愈来愈小。投票数量低,说明群众对政治已感到厌倦,票额的差距小,那就是书中所指出的,六个可能的竞选人,其实是同一类的货色。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