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英《卫报》刊登发自索非亚的报道:《保加利亚的狂想曲赢得了俄国的欢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8-22

    【本刊讯】英国《卫报》八月七日刊登迈克尔·多布斯发自索非亚的一篇报道,题为《保加利亚的狂想曲赢得了俄国的欢心》,摘译如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一度动荡不安的巴尔干半岛给克里姆林宫展现了一幅令人高兴的前景:牢固地盘踞在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政权看来象是(苏联的)附庸国政权。三十五年之后的今天,情况大不相同:只有保加利亚仍然完全保持忠诚,显然没有受到异端的意识形态或复苏的民族主义的污染。
    “五一”节的庆祝活动很好地说明了这些巴尔干国家目前在政治上的效忠达到何等程度。在南斯拉夫,工人们把两天的假日多半用来到乡村去旅游或带着行李到国外去旅游。在罗马尼亚,人们发表长篇讲话,大讲这个国家进行争取独立斗争的光荣历史。在阿尔巴尼亚,人们狠狠咒骂超级大国。
    而索非亚则完全仿照克里姆林宫的做法,每年举行“五一”节游行。表面上,保加利亚仍然是苏联忠实可靠的小兄弟(这是保加利亚领导人们很喜欢说的一句话)这样一个模范。苏联向保加利亚提供的经济援助是:在重工业方面,占其生产能力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在总生产能力方面,又占百分之四十以上。一九七七年,保加利亚同苏联的贸易额占其外贸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五。保加利亚的石油有百分之九十是克里姆林宫提供的。
    去年十一月,保加利亚和苏联之间开辟了一条据称是世界上最长的轮渡线,从而,保加利亚的经济基础事业,同苏联的经济基础事业更进一步一体化了。
    大型渡轮(每艘可装载一百零八节运货车厢)横渡黑海,可以克服货运经过罗马尼亚要耽误好长时间的现象,而且可能还有比较广泛的战略意义。
    但是,象建立在以“永恒的爱”为前提的基础上的任何关系一样,苏保关系也是有起有伏的。索非亚的一位西方外交官说:“把保加利亚看作是克里姆林宫的奴性十足的工具,那就错了。保加利亚领导人们有他们自己的问题,有他们自己优先考虑的相当不同的问题。”
    因此,在反复进行热爱苏联的教育的同时,又重新进行有关保加利亚中世纪帝国的光荣历史的教育。
    本周,保加利亚被迫提出了严格节约用油的措施,私人小汽车每隔一个周末才可以在公路上行驶,同时,汽油涨价一倍。
    越来越严重的经济问题还反映在许多商品普遍短缺上面,其中包括象肉类、水果和蔬菜这类基本食物。保加利亚是一个食品过剩的农业国。但是,它必须向国外出售其大量的农产品以减少贸易逆差。例如,保加利亚的西红柿酱闻名于全欧洲,可是,这里却买不到,只有在高级旅馆才能买到。对于吃不到肉这一点,人们的牢骚很普遍,据悉,甚至连日夫科夫本人也开过这方面的玩笑。
    保加利亚评论员们声称,他们同莫斯科的关系,使他们国家在对外事务方面发表意见的影响,比它本来所能做到的要大得多。日夫科夫长期任职和他始终一贯地效忠,无疑使他在苏联集团内赢得了特殊地位。他曾受委托代表克里姆林宫去完成几项微妙的外交政策任务,今年秋天,他将访问越南和柬埔寨,表示对金边的新统治者给予外交上的支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