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日《读卖新闻》访华团通讯:《三十岁的中国》──通讯的第一部分《新风之中》(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5-27

    我参观南京市繁华大街上的全市最大的百货商店时,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这些热门商品在两个星期以前就全部售完,新货也未到来。
    尽管如此,南京市的百货商店似乎在全国还是供应情况最好的。西安、合肥等地方城市供应量的差距就更大了。
    然而“富裕”是什么内容呢?就是说,民众有多少自由选择的余地,可以得到相应的货物和服务呢?
    就每个居民而言,也是这样的问题,即除了家庭生活中无论如何也必须开支的衣食住费用以外,还有教育、娱乐、业余消遣这些有选择的开支项目,也就是说“杂费”增加了多少呢?
    我国家庭消费的主要内容已经转移到这项“杂费”上来了。一九五○年那时还只占全部开支的百分之二十,而今天这些已占百分之四十六强了(根据总理府的家庭经济调查报告)。
    中国的情况好象是中、上层已勉强达到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中国的民众对基本的衣食住费用是非常注意的,但是对“杂费”的概念却非常淡薄。
    提供物品和服务,怎样提高其质量和数量呢?这只能说是国家的责任。想要了解西方情况——九亿学生拼命吸收记者:清水嘉健南京最大的百货公司的衣料柜台,在收款台对面坐着的女售货员正在以半导体收音机收听广播。英语会话讲座一天广播四次。
    在北京和上海,学生用英语向在街上步行的“外国人”搭话。听说老师鼓励学生这样做,说是要在实践中试用在教室里学习的英语。他们特别想听听外国的生活方式。
    在南京大学图书馆,我走进了专供教师用的阅览室之后感到大吃一惊。《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读卖新闻》,世界各国的报刊杂志摆着将近一百种。这些报纸杂志也有些登载着暴露中国内情批判中国的文章。
    学生可以随意收听外语广播了,已经不当间谍处理了。
    九亿中国人现在不管什么,只要是能听到的都想要收听。那些热情的眼睛注视着日本和欧美的“先进事物”。只要认为是“好的”,也就很快吸收。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变得非常“轻松”了,这也是当前中国的特点。
    九亿人“什么都想知道”的热情是五花八门的,在大街上遇到的青年大部分是出于看热闹的好奇心,也有大学生、知识分子出于求知欲的好奇心的。
    知识分子的好奇心当然是以更理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学生们所关心的自然是集中于日本现代化的情况和高速增长的秘密。但是,我同学生们交谈时深切感到的是,学生们(教师也是如此)只是教条地按教科书上写的那样来理解的人真是太多了。
    举个例子来看,他们非常雄辩地说:“日本高速增长取得成功的秘密,第一是教育水平高;第二是大胆引进欧美的先进技术;第三是科学技术情报网发达;第四是军费负担轻。”这里,他们却忽略了支撑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力,例如群众的自发性和竞争心等等。
    我还感到,他们虽然说要积极吸收进步事物,但还只是停留在对“稀罕的东西”“实际有用的东西”有兴趣的地步。日本和欧美的新技术是和产生这种新技术的自由研究思想、冒险精神、竞争心分不开的。拿成套设备来说,也是连投资效果都精打细算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精神,没有管理体系和职工编制,就不能开动。总之,他们还没有充分理解无“思想”的技术是不存在的。
    的确,好奇心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的心理上的推动力。过去曾发明过火药、火箭、指南针、纸张、印刷机的中国人是有过伟大才能的。这些发明全都是把世界历史从中世纪推进到近代的动力。
    使这样的才能干涸了的中国历史,如今又要开始有了欣欣向荣的好奇心的时代。这是否将成为创造性的好奇心而在中国社会深深地扎下根呢,还需要静静地看一段时间。(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