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港报载文《二度赴中国指挥的小泽征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3-28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三月二十四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二度赴中国指挥的小泽征尔》,转载如下:
    小泽征尔这次带着他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来了一次更具体的文化交流。他们在上海演奏一场,在北京演出三场。
    日前在报上读到一位华盛顿记者路易斯·索维尼写的有关小泽征尔的报道,摘译其中片断如下:
    从他的外表来看,你还以为这是一个在周末站在公路上搭顺风车的中学生,但他却是领导一个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的人物!
    这位浑身是劲的年轻指挥,当他指挥一场音乐会时,全力以赴,不仅要用体力,最重要的是音乐感情上的力。演毕一场音乐会,他就软得像棉花一般!虽然指挥是头脑、神经、体力并用,正是因为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将紧张的情绪在体力的消耗中得到平衡。
    从他的指挥中,可以见到有如运动家的优美姿态,因为他原是一个足球运动的爱好者。如果不是他在十五岁时练球受伤的话,他可能选了另一种职业。
    他出生在一个家境并不富有的中产阶级,父亲在“满洲政府”任牙医,是佛教徒,母亲却是基督教徒,幼年时的音乐教育来自母亲教会诗班。
    他和另外三兄弟都喜爱音乐,也爱玩乐器。六岁时,告别了北京家门的石狮子,战后回到日本,但因为麦克阿瑟将军惩罚战犯的条例,父亲一直失业。他要学音乐可不容易。总算找到一位很有爱心的钢琴老师,认真的学琴,为谋生计,还要靠做粗工来维持,但祸不单行,又弄伤了手指,只得改行学理论作曲,他拜了名师斋藤,这位老师对他日后成名影响很大。小泽征尔从他那儿学得:每日清晨四、五点钟,起来读谱。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使他成为一流指挥的过程也不平凡,他得了法国国际大赛指挥首奖,又于一九六○年成为纽约交响乐团指挥伯恩斯坦的助手,当他再次获得坦格尔伍德的指挥比赛首奖时,得到与“天皇巨星”卡拉扬学习的机会,从柏林交响乐团的经验中,他的艺术造诣更上一层楼。他与这些名指挥一直保持良好的交谊,除了波士顿乐团之外,他也常是柏林、巴黎、日本其他乐团的客席指挥。
    平时小泽征尔的态度和蔼可亲,一登上指挥台他就七情上面,随着音乐喜而喜,悲而悲,充满着诗意,有时又与乐队一同吟哦乐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