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米德尔顿文章《中国在进入最后一幕时的抉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3-05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三月三日刊登德鲁·米德尔顿的文章,标题是《中国在入侵进入最后一幕时的抉择》,摘译如下:
    中国入侵越南显然接近结束。最后一幕可能是夺取谅山,在宣传上可以利用这件事来证明中国的胜利。
    中国人决定演出最后一幕了。军事分析家得出的结论是,这支军队采取的战术证明是成功的。
    分析家认为,迟迟才参加作战的越南正规军的一些团参加了谅山的战斗。
    越南人可能认为,迫使双方在谅山一战,他们可能会使中国损失众多的人员。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也采取过类似的看法,他们发动了凡尔登战役,这是历史上一场最残酷的战役。
    但是就根据战斗的初步消息所能了解的情况来看,中国人没有使防守者如愿以偿。他们夺取这座城镇的做法是避免采用兵力密集的进攻,而是靠小股部队渗入。
    中国人采取了他们在同国民党打内战时形成的基本战术。他们的军队是步兵,他们采取的战术是适合于利用他们可望超过敌人的那种在人数上的优势的。
    训练的侧重点在于掌握尽可能地靠近敌人的办法——正象中国的团级指挥官们所说的:“抱住敌人”。中国人确信,在近战中谁也比不过他们。在他们的基本训练中,拚刺刀训练仍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
    这次边境战争涉及的两国军队都是对游击战争训练有素和擅长的。但是越南人由于是在自己国内打仗,就不能享有像中国人所享有的那种行动自由。
    两国军队大概都试图遵循毛泽东关于战争目的的名言: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双方的区别在于,越南人不得不固守他们的城市,或者在城市失陷之后,不得不去收复它们。双方都善于利用崎岖的高地所提供的掩护,而这次战争大部分是在这种高地上进行的。
    人们认为,中国人现在已有效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因此越南人要想发动攻势把他们赶出去,那将是代价极其巨大的。
    这次战争中有一个谜。为什么双方中无论哪一方都没有使用它的空军来支持地面作战或骚扰敌人的交通?
    分析家们找不到答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