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阅读
  • 0回复

董鼎山访华特稿:《戏剧和文化在新中国欣欣向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3-02

    【本刊讯】美联社特稿(作者:董鼎山):《戏剧和文化在新中国欣欣向荣》
    你有没有在纽约试过,请二十二位客人去看戏,当天上午买到票,而且都是好位子?
    我在上海却做到了这一点。我是通过旅行社买票的,他们每天保留许多座位给外宾。
    中国人都是热心的戏迷,特别是现在打倒了“四人帮”以后。我们在中国的三个星期中看了四场演出,没有一场是《红色娘子军》一类的。在上海我们观看了著名的上海杂技团的演出,但使我惊讶不置的还是上海音乐戏剧学院毕业生演出的舞剧《宝莲灯》。
    这一舞剧取材于一个古代神话,讲的是爱情和复仇,善良战胜邪恶的故事,服装华丽,完全是一种享受,一点也没有政治味道。它把现代舞蹈和中国舞蹈的技术揉合一起,再加上京戏的武功,演出熟练,灯光和布景十分优美。
    后来在北京,中央歌舞团的芭蕾舞团多年来第一次不事宣扬地演出了古典舞剧,用西方的化装和服装。那天晚上的节目有《天鹅湖》和《唐
    ·吉呵德》等标准剧目的片断。
    他们甚至请四十一岁的舞蹈演员白淑湘演出,她是在俄国学习的第一个中国芭蕾舞女演员(据说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时候,她也没有一天不练习的)。
    我看的第四场演出是吉林地方戏,这是最近培育的一种剧种,最初得到故总理周恩来的鼓励。演出非常熟练,服装鲜艳,又没有任何政治宣传在内。
    戏票原来通过工作单位出售(因此造成开后门),现在公开发售,每人限四张。在戏院门口日夜都排长队。为了满足观众要求,有的电影院早上七点半就演首场。
    像《红楼梦》那样在五十年代拍的古装戏又回来了。日本、墨西哥、罗马尼亚影片吸引了很多观众。事实上,不论什么外国电影都受观众欢迎。
    不仅戏剧、电影受欢迎,而且电视也越来越普遍。北京中央电视台在《人民日报》上刊载的节目可以看出侧重点已不再在政治灌输上而是在教育和娱乐上了。
    有电视机的人正在增加,但价格不低。国产小型机子需四百二十元(约美元二百五十元),超过中国人的半年平均工资。但大多数家庭挣钱的不止一人。他们不需为医药费和老年担忧,因此大多数人都急于把积蓄花在电视机上——如果他们能在市场上买到一台的话。
    【本刊讯】美联社特稿(作者:董鼎山):《中国火车上的饭菜、服务被称上乘》
    至少有三个很充分的理由,在中国值得试一试坐火车旅行:火车比较便宜,比飞机票便宜约一半;中国火车既现代化又舒服,车厢里每个房间有四个铺位,还有一节餐车供应精美饭菜;你在地面上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
    我在欧洲和美国都坐过火车。比较之下,中国的火车十分整洁,如果不比欧洲第一流火车更好的话,至少也可以和它相比美。
    中国在过去三十年中的成就可以很容易地在铁路沿线看到。老式的泥土房子曾是数百年来农民的住所,现在正在迅速消失,代替的是整齐的砖房。公社与农村之间修筑了两旁植了树的现代化公路。机动车辆和拖拉机在三十一年前并不普遍,现在却很常见。
    常常有人写到的中国火车上的喇叭仍然存在。但广播既不大声,也不是宣传,这是个愉快的意外。你可以用旋扭控制音量,中文的广播内容包括旅行的消息、安神的音乐,中国滑稽演员的相声。
    你一安顿下来,服务员就送茶上来,过一会儿就不断地来给你续开水。他也拖地板。
    餐车特别精彩。我们从广州到上海的第一段旅程上,火车一开动,一个穿白衣服的胖呼呼的服务人员就到我们车厢中来,自我介绍是餐车大师傅。
    听到我们说还没有吃中饭,虽然餐车要到五小时后才营业,他还是马上就去给我们准备面条。他是个北方人,五十岁左右,乐呵呵的,异乎寻常的没有禁忌,他看到我的外国老婆和女儿特别高兴。从此之后,他就一心要显一下他的身手。一碗白菜肉丝面只要半元钱。我们吃晚饭时要了汤,鸡,中国火腿炒鸡蛋,米饭,啤酒等,一共五元钱。而且他还为我们把啤酒冰镇起来。
    我们餐后向大师傅道谢,一边又叫他报告明天早晨的菜单。他宣布,早餐在八点,有火腿蛋、面包、牛奶。他自豪地报了菜单,显示他知道正规的外国早饭有些什么内容。
    不想在餐车花钱的旅客可以花三角钱(美元一角八分)买一份简单的热饭,上面有肉,装在一只铁皮盒里。
    还可以在车站小贩那里买到更便宜的食品。每到一站,总可以看到有好几百个乘客从他们的硬座(三等车)上冲下去,跑到食物摊上买烧鸡或者肉包子,花钱不多但充了饥。
    停车一般十二分钟。跑得慢的得饿肚皮。车要开时他们才赶回来。旅客这么多,使你有个印象,好像全中国的人都在旅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