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阅读
  • 0回复

董鼎山访华特稿:《北京地铁拥挤但车站优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3-01

    【本刊讯】美联社特稿(作者:董鼎山):《北京地铁拥挤但车站优雅》
    要参观一九七○年后修建的北京“新”地铁,办法就是到那里去买一张票进去。我们并没有去向有关当局申请许可。
    我们参观地铁的那天晚上已经过了拥挤的时间。车站很安静。一个漂亮而友善的女服务员上前来自动介绍情况,很乐意让我们拍照。我答应通过我的弟弟送她一张洗印出来的照片,因为他是地铁常客。北京地铁长二十四公里(约十五英里),全程行车四十五分钟,每次一角(六美分)。车站灯光明亮,清洁,服务人员有男有女,穿着天蓝色制服。大理石柱子上挂着中国国画、书法,车站看上去象高级旅馆的休息厅,每站色彩和设计都不相同。
    上下车的乘客都很粗鲁,唯恐车门关上,但是服务员很有礼貌。
    北京肯定需要扩大它的快车交通。城市面积这么大,交通是访客的头痛问题。出租汽车很难叫到,公共汽车和电车总是十分拥挤。
    北京公共汽车和电车的女售票员都很有趣。她们似乎很爱她们在拥挤不堪的车辆上的工作,不时的挤来挤去,出售车票,提出劝告。她们都很壮硕,坚定,有礼,但又有点权威味道。她们总是坚持要别人为外国客人让座,这个习惯令人有点难堪。有一次我们遇到一个说一口地道北京话的年青妇女。我们一上车,就得到了照顾。她先让一个乘客把座位让给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接着她又为外国客人的舒服努力。她终于使得几个公民让出他们的座位,坚邀我们坐下,我们说,“不用,谢谢”,她无论如何不肯罢休。没有办法,我的妻子和女儿坐了下来。但是我却在这场意志的竞赛中得到了胜利,把座位让给一个老太太,使我松了一口气。
    公共汽车和电车虽挤但多,间隔两三分钟就有一辆,但是对许多人来说,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
    驾驶汽车需要很高技术,大多数人开车横冲直撞。他们有一种拼命按喇叭的讨厌习惯。过了不久,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如此了:
    许多骑自行车的人不到你按喇叭轰他们走他们是不会让开的,市民们过马路悠哉悠哉,不顾过往车辆,许多人不知道汽车的速度。因此司机不断地不耐烦地按着喇叭。
    【本刊讯】美联社特稿(作者:董鼎山):
    《中国人在诚实方面的评价高,但态度方面评价低》
    “新人”在中国被创造出来了没有?有些当局认为已经创造出来了。“新人”照理是从一出生起就受到要诚实、无私、帮助别人的教育、
    时间是下午五点钟,我站在北京的一个十字路口,看拥挤的车水马龙过去。
    宽阔的马路上尽是蜂拥的汽车、卡车、公共汽车、自行车、行人。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中央抛了锚。我决定暂留一会,要想看看那位司机的困境是怎么解决的。
    首先,后座的那个单身乘客下车来推,但他推不动汽车,无法把汽车推到马路边上去。成群的自行车按着铃疾驰而过。其他的汽车、卡车、公共汽车也不耐烦地按着喇叭开了过
    去。
    路角玻璃岗亭里的白制服警察很恼火。他用喇叭给了那辆抛锚的汽车一个严厉的警告。
    他告诫说:“别停在马路中央,快推开。”但那辆车动不了窝。司机和那推车的乘客涨红了脸,越来越难为情。我仍站在那里瞧着,等待“新人”出现。“用团结友爱精神,为人民服务。”难道我要感到失望吗?
    大概五分钟以后,我看到两个年青人停了自行车下来,帮助把车推离马路中央。当然,如果当初有辆公共汽车、卡车或者汽车给抛锚的汽车稍为顶一下,事情就会简单得多。
    难道“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消退了?不过当然,并不是中国所有的事情都是十全十美的。
    吐痰恶习仍十分普遍。年青人的态度十分粗鲁。他们挤车抢座位,一点也不顾老年人。他们在幼儿园里没有受到要照顾别人的教育吗?
    在饭馆和旅馆里,受到态度友善的人的招待,而不必想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小费,这是件愉快的事。
    在上海,在一个僻静的出租汽车站,我们去要车,他们告诉我们要等一会,因为司机吃中饭去了,虽然有一些汽车停在那里,有好几个男女坐在办公室里抽烟聊天。我当时应该找意见簿的。
    诚实在中国是真实的。但是我仍在找“新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