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韦尔斯自杭州报道:《中国又开始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1-01

    说中国人民看来正怀着一种新的自信心在前进;再过三十年,拥有计算机、电子仪器、无数劳动力和动力能源的中国,看来注定将成为世界强国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刊登本杰明·韦尔斯发自杭州的一篇专稿,题为《中国又开始前进》
    ,
    摘译如下:
    (原编者按:本文作者在共产党执政前的中国居住过,最近他故地重游,记录了一心一意奔向新目标的人民给他留下的印象。)
    每天早晨旭日初升的时候,美丽的西湖湖面上总是回荡着悠扬的笛声,同时可以看到几十人几十人一批的中国男女弯腰曲臂,时起时伏,做那种动作缓慢的芭蕾舞式柔软体操“太极拳”。锻炼完毕,他们便骑上自行车,或单独一人或成群结队加入了成千上万奔向国家分配的工作岗位的人流。
    三十年来,中国一直处于孤立状态,而且由于同苏俄反目、美国的经济封锁以及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和一九六六——七六年几乎灭绝中国文化的文化革命等国内动乱而更加孤立。现在中国又开始前进了。
    中国正逐渐向世界敞开大门,渴望同外国人交朋友、做生意和获得技术。而世界各地的人似乎也都涌向中国的大门。今年以来,据说已有五十万客人进入了中国;其中大多数是“海外”华人,但是也包括了大约一万名美国人。未来的计划可能使中国数量有限的旅馆、交通设备、懂外语的导游和计划要兴建的至少七座新旅馆都负担不了。
    在中国访问三周,行程五千英里,到过七座城市,得到的充其量也只是一些浮光掠影的印象。尽管如此,回想起一九四九年共产党“解放”中国前在华北和满洲居住和工作的两年,对比之下,还是得到一些生动的印象,有些是好的印象,有些则是坏的印象。
    首先,中国人民看来正怀着一种新的自信心在前进,他们不再象命运掌握在洋人手里的时代那样避开别人的目光。城市周围的贫民窟已经消除,黄包车已经取消,未听说有给小费的事。有一批美国人在中国的三周访问期间,遇到一个乞丐想走近,但很快就被一群中国人挡开了。
    从广州到北京,从上海到西安,看来举国上下有一个统一的意志。甚至中国各个城市中从早到晚川流不息的骑自行车的能手们,也象蚂蚁群一样是根据统一指挥行动的,而不象以前那样根据互相对立的信号而行动。不论其推动因素是什么,不论是大棒还是胡萝卜,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全国人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中国的儿童——健康、机智、精神饱满——看来是仅剩的“特权”阶级;虽然共产党官员、官僚和军队首脑无疑比全国民众生活好(但并不是好很多)。以前被有钱人或有门路的人所垄断的教育,现在至少在理论上已由国家免费提供给所有七至十七岁的儿童。据说每年至少有一千三百万儿童进入中学;优秀的学生,尽管相对而言仍然很少,还能继续上国立大学。
    另一方面,选择的自由,无论是选择职业、居住地、旅行,甚至在城乡允许年轻夫妇生多少孩子等,是严格地由国家控制的。报纸、书籍、电影和文艺节目都经过彻底审查。说话仍然要很谨慎,个人行为从一出生到进坟墓几乎都要受国家指导的“同等地位公民压力”的控制。
    中国的九亿人口都有饭吃,有工作,有房子住,也能得到最低限度的医疗条件,但条件是每个中国人终生都要由革命委员会,无论是农村的“生产队”还是城市里的街道办事处的“指派”,从事它认为最有利于迅速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任何工作。拒不服从者很快就会被无所不在的和效果很好的“同等公民压力”纠正过来。
    此外,旧中国的色彩和美感——一度使西方人眼花缭乱的丝绸、刺绣、装饰品和建筑艺术——已经被单调暗淡的蓝灰两色海洋所淹没。
    中国的广大群众现在的住房条件好了一些,但代价是每一座城市一眼望去都是一片毫无区别的灰色工人住宅——单调而简陋。甚至那些专供外国游客的“友谊”商店供应的也只是一些设计装璜粗俗的华而不实的装饰品。
    然而,今天的访问者得到的总的印象是,上至中国官员(从国家的决策人到会讲英语的导游),下至街上的老百姓,都特别真诚和亲切。你在中国市区和乡村漫步没有压抑,没有受到监视或秘密警察控制的感觉。会讲中国话的外国人可以乘公共汽车,进商店、电影院或饭馆,还可以随意同人们交谈——总能得到友好的回答。
    对国内动乱和经济上的孤立感到厌烦的中国人,看来是拥护当前华国锋主席和他的杰出副手邓小平的领导的。
    经过了三十年之后,中国终于有了转机。再过三十年,拥有计算机、电子仪器、无数劳动力和动力能源的中国,看来注定将成为世界强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