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丰田生产方式(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12-26

“赶上美国”
    我并非说仿效美国全是不行的。我们从汽车王国美国那里学来的东西很多。QC(质量管理)和TQC(综合质量管理)等高超的生产管理技术、经营管理技术,是美国创造出来的。日本把它们引进来,取得了成果。IE(IN-DUSTRIALENGINEERING)即经营管理工程学也是如此。
    但是,我想,日本人一定要明确地认识到,这些技术始终是从美国的国情中产生的,也就是说这些技术是美国人根据本国的条件经过努力才创造出来的。
    昭和二十年(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是日本战败的日子,也是日本走上新道路的时刻。当时的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丰田喜一郎(一八九四年至一九五二年)说:“要三年赶上美国!否则,日本的汽车工业就建立不起来。”为此,我们必须了解美国。我们一定要向美国学习。
    昭和十二年(一九三七年)左右,当时我在丰田纺织公司的纺织厂里任职,我听一个人讲,日本的工业生产率和美国比较是一比九。
    起先,那个人说,他去德国时,德国人的产量是日本人的三倍。后来他从德国到美国去,知道了德国和美国在产量上是一比三。因此,日本和美国相比较,就成了一比九。我现在都记得,当我听说用九个日本人才做一个美国人所做的事以后,大为震惊。
    昭和二十年(一九四五年),在美国进驻军登陆后不久,麦克阿瑟元帅告诉我们说,日本的生产率是美国的八分之一。
    我想,那就是说,在战争期间由九分之一变成了八分之一吧。总之,丰田喜一郎总经理说,三年赶上。用三年时间把生产率提高八倍、九倍,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不就是要十个人去做一百个人做的事情,不然就不行吗?
    而且,八分之一或九分之一,到底只是个平均数,如果和美国最发达的汽车工业相比较,当然不止八分之一左右。但是,事情也不至于是美国人在体力上用了十倍的力气。日本人肯定在什么地方做着浪费很大的事情。我认为,只要杜绝这种浪费,生产率就会提高九倍,而这个想法正是现在的丰田生产方式的出发点。丰田生产方式的两根支柱
    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彻底杜绝浪费”。而且,有两根贯穿这一基本思想的支柱:
    (1)非常准时(JUSTINTIME);
    (2)自动化。
    所谓“非常准时”就是,譬如在一辆汽车的流水作业装配过程中,装配所必要的零件恰好在必要的时刻、以必要的数量到达生产线的旁边。我认为,如果在全公司实现了这种状态,那么,至少在丰田汽车工业公司,就能使物资上和财务上给经营造成困难的“库存”问题接近于解决。
    从生产管理方面来说,这也是理想的状态。但是,象汽车这样由几千个零件组成的产品,把它的全部工序加起来,就会得出一个庞大的数字。要使这一切工序的生产计划都保持一丝不乱的“非常准时”的状态,那是极其困难的工作。
    生产现场的计划好象是为了改变才订立的。而生产计划改变的原因,考虑起来是非常非常多的,譬如预测不准确,事务管理不善、有差错或者更改,设备出故障,出勤状况有变化,等等。
    如果这些原因造成前一道工序发生问题,那么后一道工序必定出次品或者废品,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都不得不停掉生产线或者改变计划。
    无视这样的现状,照旧向各道工序提出生产计划,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态:生产零件时不顾后一道工序,另方面用不着的或不急需的零件库存堆积如山,其中还有次品。这将造成生产效率恶化、企业效率降低的后果。
    更坏的是,在生产现场的各条生产线上,区分不了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或者对异常状态处理迟缓,或者事实上由于人多而造多了,却又改进不了。
    因此,我考虑,为了满足“非常准时”——在必要的时刻,各道工序都得到必要的数量的、必要的物品——的条件,如果仍然采用历来的管理方法,即向各道工序提出生产计划,由前一道工序向后一道工序运送零件,不是反而搞不好吗?(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