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阅读
  • 0回复

蒋帮报纸报道:菌质病严重危害台湾农作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05-09

    【本刊讯】蒋邦《中华日报》四月四日刊登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农药过量使用,导致天然生态系统的不平衡,以致发生作物菌质病害猖獗成灾。这是台湾近年在作物菌质病害侵袭之下,专家们的一项推测。
    他们认为:施用农药对于农作物的虫害,有立杆见影之效,可是农药的剧毒,不但杀除造成病害的害虫,同时,害虫的天敌也一并遭殃,尤其,以昆虫为主食的鸟类,更受其害。台湾每单位面积的农药使用量,四倍于美国。农药的大量使用,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菌质适于高温,多湿的环境。每当昆虫繁殖季,它的活动密度高时,也就是农作物受虫害及菌质病害之时。所以,作物菌质病害的猖獗成灾与农药过量使用有关。
    旅美植病专家陈泽安博士,不赞同此说。他说:作物菌质体原来就潜存在土壤中,以往不见其害,为什么在大面积推广种植同一品种的作物中才发现作物菌质病害?这原应归结于作物品种的抗病力不够。
    农药过量使用与菌质病害究竟有何关系,迄今世界上还没有深入研究证实。台湾的农作物受菌质病害侵袭,严重到什么程度?
    据国科会统计:位于亚热带的台湾,由病毒病原所引起的黄萎病,往往普遍发生,危害各种作物,在产量及品质上,造成严重的损害。如:
    柑桔黄龙病,从一九六○年在台湾发生,年年加重,现在已形成百分之四十以上柑桔园的病害,成为本省柑桔产业的限制因子。
    又近年传统种植的果树——文旦(柚子),从一九七五年起,发生立枯病,为害面积达百分之八十五,有百分之四十五的文旦树,已经枯死。
    泡桐簇叶病,从一九七四年首次在本省发现后,不到三年已传播遍布全省各泡桐林区,差不多有百分之八十五的泡桐受害,不是停止生长,就是枯死。
    台湾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二期作常受菌质病害,每年受害面积达三千公顷以上。
    甘蔗白叶病,为害亦不少,近年虽以抗病品种及生态防治法降低其发病,但仍有猖獗成灾的潜在性。
    台湾的特产——香蕉,近年亦有数千公顷面积发生菌质病害。由于菌质病害的发生,我们将发现水果的价格,今年的要比去年贵了!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麦考埃教授,是这次研讨会美方召集人。这位年轻的学者,现在负责佛罗里达的作物病害之研究与防治。
    他说:六年前,在佛罗里达发生一次植物菌质病。盛产椰树的佛罗里达在菌质病害侵袭之下,全州百分之九十的椰树都发病,几乎死亡。
    在他兼治之下,椰树现在都复活了。麦考埃博士,一方面给病株注射抗生素,一面培育抗病新品种。因此,尽管来势汹汹的菌质病害,仍然是被克服了。
    此外,美国的梨树、桃树和樱桃都曾受菌质病害,现在都在积极的寻求控制病害发生的方法之中。
    他说:这次在中南部,实地考察后,发现菌质病害正在侵害台湾的若干重要作物。麦考埃建议我国植病专家,从精密的研究中寻求具有经济价值的防治方法。
    他说:菌质病原是一种很简单、微小的微生物,不容易了解、发现,更难分离。他认为台湾能从“狗牙根草”及其它昆虫中分离出螺旋菌,在研究工作上已经迈进了很大的一步。依他的经验,菌质研究最困难的,是明知道昆虫媒介菌质,但分辨那一种昆虫媒介那一种菌质最难。
    他特别赞誉台湾植病专家在甘蔗白叶病的研究中,不但发现媒介菌质的昆虫是浮尘子,更能寻找一套完善的防治方法,避开浮尘子繁殖最盛的季节栽种甘蔗,将病害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