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阿根廷《拉普拉塔河评论》周刊文章:《南极洲:未来的战争起因》(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02-21

    说第二世界国家坚决主张南极洲的全部资源应当为大家共同分享,较发达国家反对这种主张;苏联在去年十月向南极洲派出有五百多科学家组成的第二十三个考察队,一个目的是要在南极建立重型运输机机场
    【本刊讯】阿根廷出版的《拉普拉塔河评论》周刊十二月九日刊登一篇题为《南极洲:未来的战争起因?》的文章,摘要如下:
    南极洲这个地球上最后一个尚未探明的大陆,以其大量尚未开发的矿物资源、丰富的淡水、未被污染的空气、有成为旦白质供应地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能源,正在迅速地变成加剧了的国际争论的目标。许多国家不但渴望在这块大陆为自己捞到一份财富,而且也切望在南极洲为自己将来的军事、运输、交通、研究和工业用途取得某种战略地位。南极洲条约在一九五七——五八地球物理年,对大陆(据估计,面积为一千三百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及其周围冰棚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勘测;其后,十二个国家签订了一个条约,其中规定:推迟对所提出的一切领土要求作出决定,禁止各种军事活动(包括爆炸核装置和置放原子废弃物),推迟对该地区自然资源进行工业性开采;只允许进行科学勘测和研究。
    十二国包括曾在不同时期对大陆的几个地段提出主权要求的七国(阿根廷、智利、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和法国),以及还未提出任何正式要求、但已建立基地和科学站并且一再派出考察队的五国(比利时、日本、南非、苏联和美国)(此后,比利时、后又加上挪威,关闭了它们的常设基地)。美国和苏联从未对南极大陆提出任何领土要求,而且坚决拒绝接受其他国家提出的领土要求。
    南极洲条约经批准(一九六一年)后有效期暂定为三十年。一九九一年将由签约国决定延长或修改。近年来,又有七国签署了条约:波兰(一九六一年)、捷克斯洛伐克(一九六二年)、丹麦(一九六五年)、荷兰(一九六七年)、罗马尼亚(一九七一年)、东德(一九七四年)、巴西(一九七五年)。
    科学研究一个名为南极洲研究科学委员会的组织成立了,所有原始缔约国(比利时除外)都是该组织的成员。对一个国家来说,参加该委员会的条件是,至少在该大陆设有一个常设科学基地。
    在过去的一年中,越来越多的规模更大的考察队对南极洲进行了勘察。按照国际法的规定,任何国家如对某块土地提出主权要求,对它说来重要的是,它必须证明它同这块土地有历史联系,在那里有过发现和考察,建有居民点,进行了科学研究,并且拥有交通和运输基地等等。因此,尽管在南极地区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从事活动是困难的和花费巨大的,但是,所有这类活动都在加紧进行。
    波兰人派去了一个庞大的考察队,并且在苏联和东德共谋者的邦助下,开始建立基地。意大利、挪威、东德、西德和英国派出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考察队。有几个国家派遣专用船只到南极水域,以便对开发和利用水下的动物、植物和矿物财富的可能性进行考察。阿根廷和智利扩大了它们原来就比较大的活动范围。伦敦会议九月十九日到十月七日,南极洲条约缔约国在伦敦举行第九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部原始缔约国加上波兰(后来的签约国只获得观察员资格)的代表。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开发大陆及其冰棚、周围水域的自然财富的可能性问题。关于推迟这种活动的条款,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一些国家打破了:六十年代,在南极地区(六十度以南)的捕鲸活动,特别是苏联的捕鲸活动,已使抹香鲸的数量大为减少,致使它被列为生命濒于绝灭危险的鲸类而严禁捕杀。但是,对南极海豹的捕杀越来越多。南部水域盛产鱼类和鳞虾,已经开始研究把这些鱼类作为商用的最好办法。
    工业化国家急切希望在商用基础上加强南极地区海洋动物的捕捞,并研究开采矿物和石油的可能性。有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想用低于淡化海水所付出的代价,把巨大的冰块从南极洲拖到阿拉伯沙漠以供饮用和灌溉。智利多年来一直是小规模地这样利用南极洲的冰。美国非正式地赞同这种计划,因为一些企业家认为在加利福尼亚州和南美沙漠地区利用南极洲的冰是有利的。
    未获协议所谓的第三世界国家坚决主张,南极洲及其周围水域的全部资源应当(为大家)共同分享,并且应由一个国际机构负责开发和作出财政安排。较发达的国家出自实际的原因,反对这种主张。智利、特别是阿根廷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它们不愿在这场争吵中站在工业化国家一边;但另一方面也不愿让任何国际官僚主义机构负责开发南极洲的富源,因为他们自己也想直接分享这些财富。(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