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外电评介去世的著名电影喜剧演员卓别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7-12-28

    【美联社纽约十二月二十五日电】星期日去世的差利·卓别林是哑剧的天才、喜剧默片的大师。
    差利以身穿膨胀如袋的长裤、脚踏大头鞋、头戴破烂圆顶礼帽、留起硬毛刷子式的胡须,成个孤独凄凉却又可爱异常的流浪汉形象。他以精湛的演技,打动了世界观众的心弦。
    在喜剧只被视为闹剧一场的日子里,差利把悲怆与笑料融汇一炉,使观众在大笑之余,产生了同情。
    他集编、导、演、制于一身。
    当他一九五二年返回出生地英格兰旅行后,美国以他道德堕落及其政治关系有害于政府为理由,而禁止他返回美国。
    在瑞士的佛维,差利写的自传说明,是他的违反准则的行动,而不是共产主义,是他在美国发生麻烦的根源。他也说明反对国会的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及不能成为美国公民的理由。但是,在一九七二年四月,当差利夫妇重返纽约,出席他的一些影片的重映仪式时,他受到热烈欢迎,得到了市长颁发的最高文化奖,并在好来坞艺术与科学电影院的周年颁奖仪式上,获赠名誉奥斯卡奖。
    差利出生于一八八九年四月十六日伦敦一个戏剧之家,第一次登上舞台时,还只是在母亲怀抱中的婴儿。七岁时。他已活跃于舞台。但是,只是直到在纽约,他才被“发现”,走上了使他成为电影业上最富有人物的道路。
    一九一○年,二十一岁的差利跟随一个歌舞团前往纽约。这次演出成功。两年后再度前往纽约。这一次,他被星探发现,签约好来坞演戏。一九一三年首次露面银幕。在一九一七年,他签约拍摄八部有两盘胶片的电影。
    差利于一九一八年自组差利·卓别林电影公司,成为美国艺术公司之一。当一九二七年有声电影出现时,使电影界出现危机,整个工业面临着要马上变为有声电影的形势。但差利坚持不喜欢声音,认为不需要有声音。有些人说他这样做是职业自杀。他在一九三一年,以《城市之光》答复一切。这是一部默片,然而,他用了声带,播出音乐与声响。电影上演时,观众踊跃,证明了是他最卖座的电影。
    但在一九三六年的《摩登时代》,虽然仍是默片,却已播出了他唱的歌。四年后的《大独裁者》,更首次听到他的对白,并首次放弃了流浪汉的形象。
    在佛维居住的岁月中,差利拍了《纽约一国王》与《香港女伯爵》,但未被认为是最佳作品。(转载自香港《大公报》)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十二月二十七日译载合众社的一篇题为《差利生平简介》的文章,摘要如下:幼年被送孤儿院
    差利于一八八九年四月十六日在伦敦一个贫民区拉姆贝斯出生。父母都是在音乐厅表演的艺员。两岁时,父亲抛弃家庭离去,只留下母亲凭着在音乐厅卖唱的微薄收入来养活他和只有五岁的同母异父哥哥西德尼。但疾病毁了她的声带,无法再工作,她被送往济贫院。差利和他哥哥则被送进孤儿院。十一岁流浪街头差利九岁时,爸爸回来带他参加一个少年歌舞团。但自父亲死后,母亲神经失常,哥哥亦航海去,只有十一岁的差利,便独自在街头流浪。这时期的生活,构成了差利最著名影片之一《小孩》的感人情节。成为国际超级明星
    差利在二十四岁时跟随弗雷德·卡尔诺剧团到美国表演,立即为粗鲁滑稽剧电影大亨撒尼特的制片厂所聘请。
    差利在一年内就拍了三十五套片长只有一卷的喜剧影片。但他不喜欢这类粗鲁滑稽剧,自己发展了可怜流浪汉的形象,这个形象,令他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国际超级明星之一。
    差利·卓别林的大多数影片中,有关社会的主题都占很重要地位。例如《摩登时代》就疯狂讽刺人类越来越被机器所支配。《大独裁者》则讽刺纳粹领袖希特勒。自编自制自导自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差利放弃了小流浪汉的角色,拍摄了例如《舞台春秋》、《纽约一国王》及《香港女伯爵》等电影。他在这些影片中担任编写、制片、导演工作,并参加演出。但后期这些影片,并没有获得他所预期的成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