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阅读
  • 0回复

美《巴尔的摩太阳报》文章:《六十年后苏联目标的实现依然遥遥无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7-12-07

    【本刊讯】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十一月七日刊登该报驻莫斯科记者哈尔·派珀发自莫斯科的文章,题为《没有实现的梦想(一)》,《六十年后,苏联目标的实现依然遥遥无期》,摘要如下:
    俄国革命被称作是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大变革。据说革命所取得的成就和为此而付出的代价都渊源于共产主义的理想,而且据苏联领导人说,这些理想今天仍然激励着他们的国家。
    因此必须以苏联自己所选择的标准,即共产主义,来评定苏联。、列宁和共产党人从来都不认为,仅仅夺取了政权,革命就完成了。革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重建社会关系和改造人的思想,使人们能为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作好准备。
    这种对社会组织和人的意识进行的革命,据勃列日涅夫说,迄今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但是,作为通往共产主义道路上的一个中间站而建立起来的苏联社会,同这个目标是一致的吗?
    有人根据简单的三段论法坚持说:马克思认为,社会不公正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苏联已将土地和资本收归国有,因此从逻辑上讲苏联必然是个公正的社会。
    但是,如果比较仔细地研究一下苏联,就会提出下列问题:这是无阶级的社会吗?俄国的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是不存在了,但是他们作为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的特权阶层的地位,却被共产党和政府领导人取代了,这些领导人通过“不对外开放的”商店、医院、饭店和休养地享受着一般人得不到的奢侈品和服务。
    甚至在特权阶层中也是划分等级的。在专为科学院办的一家特殊医院里,只有科学院主席团委员才能拿到进口药物。苏联对社会主义的科学应用满足了社会的物质需要吗?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信条之一是,必须有一个逐步积累的时期,因为只有分配给全社会的物质极大丰富时,人们才能按照无私的共产主义原则生活。
    苏联制度普遍提供了基本的最低限度的食品、住房、教育和医疗。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的生活是贫寒的,特别是在大城市以外的地方。但是,照最低标准来看,苏联的生活还是大大高于世界上许多不发达国家难忍难熬的贫困生活。
    但是,要得到勉强糊口以外的任何东西,那就得越过这个制度才行。需要有庞大的“平行的经济”——贿赂、黑市、干私活、相互给予经济实惠和干脆开设私人企业——来向苏联人民提供他们的制度所不能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有“社会主义新人”吗?据说,苏联对基本的社会和经济权利的保障是要促进个人的发展和具备高尚的情操,并建立一种新人的意识。但是,其他社会感到苦恼的那些问题,看来苏联大都遇到了。
    从官方讲,苏联不存在滋生犯罪活动的社会条件,但是有一百多万犯人充斥着监狱。苏联报纸披露有人贪污盗窃、投机倒把,有人把国家财产归为己有,或者干脆对国家财产玩忽职守,漫不经心,从这些揭发的情况来看,官员贪污腐化是普遍现象。
    还有一些迹象表明人们对社会不满:移居国外,酗酒,追名逐利,玩世不恭,态度冷漠。苏联是向全世界输出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力量吗?相反,它似乎害怕世界。莫斯科仍在高喊国际主义口号,炫耀它与国外交往情况的统计数字。苏联公民只有以受到严密监督的集体的形式才能获准访问西方。甚至到捷克斯洛伐克或保加利亚这些毗邻的共产党国家去,苏联公民也需要有所在单位开的品德证明书。
    “欧洲共产主义者”和其他自称的社会主义者拒绝接受苏联的意识形态样板。甚至莫斯科对外政策影响的大小,也几乎完全取决于它向外伸展军事力量的能力。
    苏联领导人无法说明为什么它的制度在经过了三十二年的和平环境以后,仍未能使它的人民过上其他发达国家人民所享受的那种生活,因此他们就鼓励制造了一种长久处于被包围状态和危机状态的气氛。
    外国记者和外交官常常“遭到揭露”,说他们是间谍,而持不同政见者则“被揭露”为敌人情报机构的代理人。苏联领导人为了说明所有这些恶毒的反苏阴谋活动的原因,便再次乞灵于意识形态:说什么世界上一些黑暗而又强大的势力是敌视共产主义理想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