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香港《大公报》摘译《远东经济评论》文章:《印度后悔依赖苏联军事技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7-12-02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一月二十七日摘译《远东经济评论》的一篇文章,题为《印度后悔依赖苏联军事技术》,转摘如下:
    印度已变得过于依赖苏联的军事技术和知识,政府现正开始感到后悔。陆军受影响最小,因为它的装甲、武器和弹药都在国内制造,而海军和空军依赖外国技术较多。印苏友好条约所引起的欣喜症,以及苏联其后在一九七一年印度—巴基斯坦战争中所作出的支持,导致当时的国大党政府将武器供应和合作的其他潜伏性来源通通置之不理。
    从理论上来说,印度从与苏联的协作中,应继续获得好处,特别是在飞机生产方面。在海德拉巴、科拉布特和纳西克,已有三家工厂制造米格21飞机的各种零件、电子仪器和引擎。假如能劝服苏联准许制造以后的米格机模式,那便可以缩减投资,并避免向别国索取设计和专利权。
    但是,埃及的经验表明,在防务问题上孤注一掷,那是多么危险。当萨达特总统驱逐苏联技术人员,并与莫斯科公开争吵时,苏联甚至连给埃及米格飞机的零件也截断。印度惴惴不安地知道,苏联打算牢牢地控制着苏联设计飞机的生产和使用。同时,众所周知,对于供应极尖端的设备给一个不能保证完全守密的国家,苏联是警惕慎防的。
    印度对未来的忧虑,反映在参谋长雷纳上将于九月份对莫斯科的访问,跟着是国防部长拉姆,再后来是总理德赛。在所有这些协商中,防卫是一个主要话题,因为大部分分析家都认为,印度依赖苏联军事援助太过根深蒂固了,以致不能在几年内改变它的生产方式。
    印度的防卫占政府总开支的百分之二十五至二十八,即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点二至三点九,而邻国巴基斯坦则是百分之四至七。印度的预算总额是七百二十一亿九千万卢比,防卫数字是二百七十五亿二千万卢比(三十一亿二千七百万美元)。这笔拨款是否够,防卫分析家愈来愈感到疑问。
    印度的军械工业于五十年代末期扩大了许多;一九七六年,大约雇用了十一万八千名工人。一九七五——七六财政年的军械生产,比二十亿五千万卢比的目标超出四亿五千万卢比。一九七六至七七年,生产了价值三十五亿卢比防卫设备。
    印度最重要的防卫企业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它在六个邦设有十一家工厂,雇有四万多名技术人员和半技术人员,主要工作是制造和维修飞机,主要顾客是印度空军。一九七五——七六年,它的生产总值是十一亿三千七百万卢比,比前一年增加百分之十二。一九七六——七七年的目标是十四亿九千万卢比。十年前只有三亿五千万卢比。
    印度海军已建立了其马扎冈(孟买)船舰建造设施,现时正在安达曼群岛布累尔港建立一个基地,又在阿拉伯海拉克代夫群岛建立另一个基地。新德里提出的理由是,必须对美国在迪戈加西亚的存在作出一些抵销行动。但是,印度海军紧急需要迅速替换。航空母舰“维克拉特号”已陈旧过时,舰上的“海鹰”飞机和“海皇”飞机也如是。巡洋舰“德里号”和“迈索尔号”都是二次世界大战年代的。
    印度进行地下原子弹试验,以及用苏联发射的印度人造卫星,可能使人得到这样的印象,以为印度的技术已取得不寻常的进步。但是,有证据证明,印度既没有必要的资源,也没有必须的研究队伍,去追上电子学、导弹和海底战事的最新进展的步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