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港报译载日报驻北京记者中野文章《中国渔民娘子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7-11-29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十一月二十四日译载日本《每日新闻》驻北京记者中野的一篇访问记,题为《中国渔民娘子军》,摘要如下:
    在新中国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不独意味着男女平等,而且还有着如毛主席所说的时代不同了,男同志能做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做到的意义。笔者最近前往山东半岛,作了为时十天左右的旅行,途中耳间目睹,看到了新中国妇女们在生产战线上的活跃情景;她们不仅参加了一般的工作,甚至连一向被“认为”是男性专有的工作,如远洋渔业的船员和大油田的钻井队员等,皆有参加,并且发挥了女性的潜力,获得了良好的成绩。由于山东是主张“男尊女卑”和“三从四德”的孔子之故乡,其流毒在旧社会中是根深蒂固的;然而,她们依然能如此活跃,这的确令我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
    笔者前往山东半岛东南端的石岛访问之时,适值渔船“鲁荣渔二九九号”停泊在码头,船员们正忙于卸货,以绰号“大力士”的符士丽船长(二十四岁)为首,在船仓把鱼装筐者、驾驶吊台者、搬运渔获者,全部都是穿着工作服的年轻女船员。她们忙得应接不暇,连垂下来覆盖着额头的头发也无暇拨起,工作态度可真认真。转瞬间,码头便被一排排的渔筐挤得水泄不通。
    一九七○年八月,石岛渔村的大鱼岛大队,首次出现了女船员。
    那时候乡间还存有封建思想,只要是给女性跨过的渔网也被说成会捕不到鱼的,更谈不上妇女出海捕鱼了。当时还是红卫兵的宋立芬(二十岁)等四人毅然向这种迷信观念与旧风俗挑战,排除万难,报名参加了远洋渔业。
    她们被录取后,便接受各种训练。经过二年的时间,有十九名女青年完成了训练,大家一起乘了一艘四十马力的渔船操作,并将该船命名为“三八妇女船”。
    最初船长一职还是依靠一名叫做王长增的中年男子来担当。据说这位姓王的当初获悉被委任为“三八妇女船”船长时,颇为不快,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岂料与她们一块儿工作起来之后,给她们的干劲所打动,终于由敷衍变为积极地教导她们工作。
    一九七四年八月,女性渔船由一艘增加为一百三十马力的两艘,又由今年三月开始更升级成二百马力的“鲁荣渔二九九号”和“三○一号”;而在七四年七月开始至七六年,宋立芬成为第一位女船长,去年开始符士丽与韩水荣分别成为第二任的女船长,船员之年龄由十七
    ——二十四岁,共有船员三十四名。而由朝鲜半岛直至上海附近的舟山群岛之一带辽阔的水域,便是她们干活和活跃的场所。至于渔获量方面,两艘船的渔获量是同级数的渔船中较多的。
    她们就算结了婚,也在渔具工场、造船工场中工作,或从事养殖海带和饲养水貂等。她们为了参加生产,把幼儿送到托儿所去,小孩子则送到学校去,故此白天大部分的住宅都是空荡荡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