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西德报纸文章:《不会再有第二个“珍珠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7-08-04

    【本刊讯】西德《法兰克福汇报》七月七日刊登本德尔的一篇文章,题为《不会再有第二个“珍珠港”》,副题为《美国对苏联在太平洋扩大舰队的回答》,摘要如下:
    “史密斯营”是美国太平洋总司令部的所在地。
    这个亚洲—太平洋地区及其十二亿人口对于美国来说有着生死攸关的意义。虽然迄今为止美国在欧洲的直接投资要高得多,但是数年来,美国同亚洲的贸易已经超过了同欧洲的换货。随着美国为满足其原料需要,特别是能源需要而对进口的依赖性日益增加,同亚洲的贸易还要继续而迅速地增加。最后,研究“太平洋盆地”的专家们还预言,到本世纪末将出现
    一个世界范围的经济急进。太平洋总司令部的任务是,在危急情况下,确保这一地区的海上补给道路,并且拖住敌方的力量,否则的话,这些力量可能会被投入欧洲。
    但是这一战斗任务几乎是完不成的,为了这一任务驻扎在太平洋的军队占美国全部军队的百分之七。据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朗将军最近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说,海路的畅通现在只有在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之间才是可能的。由于多年来忽视造船计划,美国在太平洋战舰已经降到一九三九年以来最低数字。比如第七舰队只拥有五十艘军舰来保护从日本北部的北海道到南非好望角的这一海域。而且其中许多舰只已经过时,或是迫切需要维修。
    但是,正当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在消除其“暂时的衰弱状况”的时候,大本营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扩建取得了迅速的进展。最大的威胁是在数量上以三比一压倒美国人的苏联潜艇。这些潜艇在战争情况下,将通过“与游击战相类似”的攻击切断西方的补给道路,对这种攻击实际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防卫。另外在苏联远东的后勤和基地网也恰恰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比如去年夏天,在苏维埃港建成了在太平洋的第四个造船厂。这个厂是专门建造核动力的D—Ⅱ级潜艇的。
    在堪察加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一个潜艇和空军联合基地已完全可投入使用。在堪察加半岛上的这个基地是为D—Ⅱ级潜艇考虑的,这些潜艇的尚在试验之中的洲际导弹(SSN—8),即使从安全的海港发射,也能够打到西雅图和旧金山。
    但是最引人注目的是苏联在印度洋力量的增加。日本百分之八十的原油补给是经过印度洋的。十年前根本看不到一艘苏联舰只的地方,在一九七五年苏联舰队就度过了七千一百个航海日,而在这里没有永久性舰队的美国人却只有一千九百个航海日。
    美国的海军上将们在谈话中表现了很大的不安。但是他们承认,他们与其说把苏联太平洋舰队的目前实力看成是一种威胁,还不如说把这一力量的增长速度看成是一种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舰队一直拥有相当于苏联两倍的总吨位,而且它在这个海域的航海日多年来仍然是苏联舰只的五倍。但国务院的主管代表们却有着不同的估计。他们认为,苏联人迄今为止据说没有从其他舰队抽调任何舰只来增加太平洋的力量,而是他们只限于从质量上去扩建舰队,就是用更新的舰只取代过时的舰只。
    国务院认为,最后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苏联舰队仍然是被束缚于陆地的舰队,它的补给道路越长,后勤方面的弱点就暴露得越明显。美国在太平洋一直拥有一连串的前沿基地,这些基地都受到双边条约的保证,比如在南朝鲜、日本以及在菲律宾(还有美国的关岛)。
    强大的苏联舰队在战争情况下有被困在日本海的危险,它的行动将会受到日本的对马、津轻和宗谷海峡的阻碍。在整个东南亚,苏联海军没有任何一个基地。而且越南人满足苏联人这一愿望的可能性现在看来比越南战争结束时要小。因此,持久地在印度洋游弋的二十艘苏联军舰中有十七艘是纯粹的供应舰只,这一点就很能说明问题。从原则上说,苏联的军舰在装备上也不适合于打一场较长时间的战争。此外,舰上士兵都是义务兵,他们的服役期对学会操纵复杂的器械来说是太短了,他们还受到了纪律问题的烦扰。
    对军舰作单纯是数量上的比较显然是说明不了多少问题的,因为美国人正在试图按他们的老的军事战略用高度精密的技术去抵销兵员(现在还有舰只)的不足。
    按所有军人和外交官的一致看法,更大的危险仍然在欧洲。在战争情况下,必须保持大西洋航道的畅通。
    尽管有着显然更多地是向不愿意出钱的国会发出的尖厉的警告声,但是太平洋的局势还在控制之中。太平洋总司令部的一名海军军官在判断局势时说:“在太平洋不会再有第二个‘珍珠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